获奖作文的奥秘——兴趣观察读书

发布时间:2024-08-25

获奖作文的奥秘——兴趣观察读书


听到女儿习作获奖的消息,作为父亲,我内心充满了喜悦,更对指导教师由衷地感激。

  我在学生时代就爱好写作,参加工作后,偶尔在报刊上发表豆腐块大的文章。雪萍从小就与我有共同爱好。从一年级起看图说话、遣词造句较为通顺。我发现她爱好作文,便尽量设法让她发展特长。

  记得二年级时学了《参观人民大会堂》一文后,老师带她们参观了这里的影剧院,要求写一篇习作。那时她只知道按地点的转换来写(方位顺序),但不懂得重点突出,主次分明。于是在那篇作文中,她对看到的每处景物都平均用力。后来老师在班上对此文进行了评讲,雪萍知道了写文章要做到:主次分明,详略得当。

  还有一次,学习了《我爱故乡的杨梅》一文后,老师要求写一篇写景状物的作文。雪萍不知写什么,才能表达家乡的美丽和对家乡的热爱。我通过具体事例让她感受到家乡可写的景物确实很多。第二天,一篇在我“辅导”下的作文交给了老师,受到了好评。女儿不知有多么高兴!

  通过几次家庭指导,我感受到影响孩子作文能力提高的因素较多,其中两点尤为重要:一是要从小增减其浓厚的作文兴趣,二是要让孩子养成留心观察身边事物的习惯。当然,兴趣的培养和习惯的养成都离不开老师的指导和家长的辅导。

  随着语文知识的不断积累,雪萍的阅读兴趣也越来越浓,为了满足作文的需要,近几年来,我给她订了好几中具有阅读价值的课外读物,如《百家作文指导》、《小学生作文》等。这些刊物她爱不释手,因为她从中吸取了不少精华,受益匪浅。

  当然,这次《爷爷手儿巧》一文获奖主要是因为有教师的耐心指导,特别是在构思、立意、选材、表达形式上,都得到了林老师的悉心指导。

  “巧”在哪里

  林国华(指导教师)

  黎雪萍同学的《爷爷手儿巧》一文获奖后,同学们都好奇地问,这篇作文有什么特点。我说,这篇作文有“三巧”:选材巧、描写巧、结构巧。

  这篇作文首先在构思上突出了选材“巧”,写自己熟悉的人,而且抓住了农村老人的特点,长满老茧的手,能做出精细的活。其次是描写上的“巧”,着重描写爷爷干活时的动作。通过一连串的具
体动作的描写,流露出对爷爷的敬佩之情。再则是结构上的“巧”,即整篇文章采取“总-分-总”的结构,布局严谨。

  此外,雪萍的阅读兴趣较浓,课外书籍给她的作文补充了不少营养。每次作文她都能把积累的词语加以灵活运用,用合理的想像来丰富内容。这也是她本次作文获奖的一个重要因素。

 

获奖作文的奥秘——兴趣观察读书

 爷爷手儿巧

  荆门市沙洋区友谊小学六年级 黎雪萍

  我爷爷种了一辈子庄稼。别看他长满老茧的双手又厚又大,甚至有点笨拙,但只要你看看我爷爷的手艺,准会夸他手儿巧。

  爷爷没从师学过手艺,却会一手漂亮的蔑匠活儿。他能用菜刀把竹子破成片片蔑,薄如纸片,像面条一样粗细均匀。他就用这些竹篾编箩筐、竹筛、鱼篓……这些物品不仅美观而且耐用。爷爷编的鱼篓,篓底平整,篓身圆实,篓顶粗壮,篓口坚厚,我常把它倒着放当凳子坐。鱼篓的形状也各种各样,惹人喜爱,小的像葫芦,大的呢,真像弥勒佛的大肚子。

  爷爷还有一手漂亮的补网技术。一张布满破洞的鱼网,经过爷爷的手,你几乎找不到原来破洞的痕迹。补网的时候,他身子平坐着,胯里紧紧地夹着网纲,把网拉得平平整整。你看,他左手的食指、拇指紧扣网眼,拿着补网针的右手忽上忽下,忽左忽右。左手将网眼一扣,右手往网棱一穿,网线随着针翻一个滚,打一下结,又准又快,网针在爷爷手里简直像长了眼睛,飞快地窜上窜下,让人目不暇接。

  每当我看到那些像葫芦、像弥勒佛的鱼篓,每当我看到被爷爷整补一新的鱼网,就情不自禁地赞一声:爷爷手儿巧。

  (林国华 指导)

  注:本文获1998年荆门市“春蕾杯”小学生作文大赛一等奖。

  我写《爷爷手儿巧》黎雪萍

  爷爷虽然是位朴实、勤劳的庄稼人,可他会的行当却不少:木工、织网、篾匠、缝纫等活儿都会做,我从小就很敬佩爷爷。

  老师说,写人的文章要以事表人。我想这篇文章何不就写自己最熟的人呢?于是,我选择了爷爷最拿手的活儿:织网、编织鱼篓,来表现爷爷心灵手巧。

  在写作中,我主要抓住了三个方面:一是爷爷编织的东西外形美,如竹子破成的篾如何细匀,织成的鱼篓如何美观;二是详写了人物的
动作,如补网时动作熟练自如,使人一看便有真实之感;三是产生联想,进行形象的比喻,如竹篾“像面条一样粗细均匀”,鱼篓“像葫芦”、“你弥勒佛的大肚子”。

  此外,语文老师在本文的布局和用词上还给了我很好的指点,例文枯结构上采取了“总-分-总”的布局,同时也做到了前后照应。



    精彩图片

    热门精选

    大家正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