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学校步行道路安全设计案例研究_李建华(4)
发布时间:2021-06-05
发布时间:2021-06-05
AJ ACDEMIC ARTICAL ISSUE
4) 绿化率
系指行道树或步道外坎墙上的植物所占画面的比率。计算方式为:拍摄6个道路断面,在每张照片上用CAD软件来测量绿化部分的面积以及画面的总面积,将绿化部分的面积除以画面的总面积,可得每一断面的绿化率;再取6个断面的平均值,即为所求步道的绿化率。
5) 步道铺装损坏程度
在每个路段内随机取6个断面,测量步道中损坏的铺地宽度,将该值除以步道净宽度,得到的比值即为步道铺装损坏程度。3.2 调查结果
调查结果表明,步道外通行率与机动车交通量、障碍物率、道路连续性等物理量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关系,而且北校区的步道外通行率大大低于南校区的步道外通行率(图8)。4 原因分析
结合上述两项调查,对其原因分析如下:
1) 就历史原因来说,湖南科技大学系原来的两所院校合并而成,其校园规划有着较大的差别。其中,南校区原来是一所部属工科院校,其校园规划偏向于实用,很少顾及校园的景观和人文气息,就道路而言,则很少考虑步行者的舒适性和安全性问题;北校区原来是一所师范类院校,多由人文教育类学科组成,其规划较多地考虑到行人的舒适性和安全性问题,人文气息也浓厚一些(图9)。具体到步道安全性而言,北校区将教学区封闭,专门设置了一些步行区域,而南校区则很少有这样的考虑,其主要教学区域干脆没有设置步道,任由人车混行。
2) 南校区的道路出现了步道外通行率较高的情况,其主要原因不在步道的宽度上。按照吴永隆研究的一般性结论,“若欲拟定
[2]
高水准之步道,其最小宽度应为2m”,而湖南科技大学校园内大
5.2 针对湖南科技大学校园步道的建议
1) 在新校区的建设中,对步道的安全设计作出必要的改进;2) 在可能的条件下,改善南北校区尤其是南校区的步道状况;3) 加强校园道路安全意识的宣传和教育,并采用一定的配套设施(如路障和标识系统)对校园道路系统进行分级管理。■
参考文献
[1] 叶光毅. 人行道上之行人流动特性分析[J]. 台北: 运输. 1990, 14: 53-54.[2] 吴永隆, 叶光毅, 张耀珍. 有关步道设置之基础研究(1)—步道宽度之决定[J]. 台北: 建筑学报, 1995, 14: 117-135.
[3] 吴永隆, 叶光毅, 张耀珍. 有关步道设置之基础研究(2)—步道宽度的评估[J]. 台北: 建筑学报, 1995, 15: 33-45.
[4] 吴永隆, 叶光毅, 张耀珍. 有关步道设置之基础研究(3)—步道设置基准的建立[J]. 台北: 建筑学报, 1996, 17: 1-11.
[5] 梁宝燕. 环境与行为: 大学校园步行系统建构研究[D]. 长沙: 湖南大学建筑学院, 2007.
[6] 龚岳. 大学校园道路系统的研究[D]. 广州: 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 2002:17-18.
[7] 王玉栋. 大学校园交通系统设计研究[D]. 哈尔滨: 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学院, 2001: 30.
部分步道的宽度都超过了2m,因此“步道外通行率”偏高这一问题主要是由步道的连续性和障碍物率引起的,换言之,因为步道设计不合理,影响了步行的连续性,以至于步行者宁愿牺牲安全性而追求步行时的舒适性。其中,将行道树、路灯和垃圾箱等设施设置在步道中间,是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
3) 在影响步道外通行率的诸多因素中,绿化率和步道铺装损坏程度所起的作用相对较低(实际上,步道外通行率最高的思成路,其绿化率是很高的,而北校区步道的铺装损坏程度并不比南校区好多少)。而按照吴永隆的研究,这两项指标是非常重要的[2]。这是因为本次调查在秋季进行,没有充分反映降雨和日晒等气候的影响。5 结论和建议5.1 一般性结论
1) 决定高等学校步行道路安全性能的主要影响因素分别是机动车交通量、障碍物率、道路连续性、绿化率和步道铺装损坏程度等因素。
2) 高校道路出现步道外通行率较高的情况,其主要原因不在步道的宽度上,而是由步道的连续性和障碍物率引起的。
3) 在影响步道外通行率的诸多因素中,机动车交通量不是道路本身的物理量,却是一个很重要的外在指标,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步行者的选择。
ARCHITECTURAL JOURN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