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2.2.3《配合物理论简介》课件(新人教版选修3)
时间:2025-07-14
时间:2025-07-14
第二节 分子的立体结构(第三课时)
配合物理论简介
思考与 为什么CuSO4 ·5H2O晶体是蓝 交流1 色而无水CuSO4 是白色?
实验探究[2—1] 向盛有固体样品的试管中,分别加1/3试管 水溶解固体,观察实验现象并填写下表CuSO4 CuCl2·2H2O CuBr2 NaCl K2SO4 KBr
固体
白色
绿色
深褐色 白色 白色 白色
溶液 天蓝色 天蓝色 天蓝色 无色 无色 无色 颜色 无色离子: Na+ Cl- K + SO 2 – Br - K + 4什么离子呈蓝 色: [Cu(H2O)4]2+
[Cu(H2O)4]2+平面正方形结构
思考与交 流2
Cu2+与H2O是如何结合的呢?
四、配合物理论简介1. 配位键
(1)概念:成键的两个原子一方提供孤对 电子,一方提供空轨道而形成的共价键 (2)形成条件:一方提供孤对电子,一方 提供空轨道注意: ①配位键是一种特殊的共价键 ②配位键同样具有饱和性和方向性 ③H3O+、NH4+中含有配位键
(3)配位键的表示方法
AH O H
BH2O H2O Cu OH2 H2O2+
H
请你写出NH4+的配位键的表示法?
课堂反馈讨论在NH3·BF3中,何种元素的原子提供孤 对电子,何种元素的原子接受孤对电子?写 出NH3·BF3的结构式 NH3中N原子提供孤对电子 BF3中的B原子提供空轨道接受孤对电子 H FH N B H F F
2. 配位化合物(配合物)(1)概念:由提供孤对电子对的配体与接受孤对 电子对的中心原子以配位键结合形成的化合物。 或把金属离子(或原子)与某些分子或离子 (称为配体)以配位键结合形成的化合物。 配合物种类已超过数百万; 配位键的强度有大有小,因而有的配合物 很稳定,有的不稳定; 许多过渡元素金属离子对多种配体具有很 强的结合力,因而过渡金属配合物远比主族金 属的配合物多
3.配合物的组成 内界配离子
外界
[Cu(NH3)4] SO4中心原子 配位体 配位数 相关说明: ①中心原子:也称配位体的形成体,一般是带 正电荷的阳离子,主要是过渡金属的阳离子, 但也有中性原子。如:Ni(CO)5、Fe(CO)5中的 Ni和Fe都是中性原子
②配位体:配位体可以是阴离子,如X-、OH-、 SCN-、CN-、C2O42-、PO43-等;也可以是中性分子, 如H2O、NH3、CO、醇、胺、醚等。配位体中直接 同中心原子配合的原子叫做配位原子。配位原子 是必须含有孤对电子的原子,如NH3中的N原子, H2O分子中的O原子,配位原子常是VA、VIA、 VIIA主族元素的原子。 ③配位数:直接同中心原子(或离子)配位的 原子(离子或分子)总的数目。一般中心原子 (或离子)的配位数为2、4、6、8。在计算中 心离子的配位数时,一般是先在配离子中找出 中心离子和配位体,接着找出配位原子数目。 如: [Co(NH3)4Cl2]Cl配位数是6。
CuSO4· 5H2O 是配合物
向硫酸铜水溶液中加入氨水
实验2-2 向硫酸铜水溶
现
象
液中加入氨水 继续加入氨水 加入乙醇
蓝色沉淀深蓝色的透明溶液 深蓝色的晶体
产生现象的原因: Cu2++2NH3· H2O===Cu(OH)2↓+2NH4+ Cu(OH)2+4NH3===[Cu(NH3)4]2++2OH-
深蓝色的晶体: [Cu(NH3)4] SO4· H 2O
NH3
[H N3
Cu NH3
NH3
]
2+
[Cu(NH3)4
2+ ] 离子
实验2-3在盛有氯化铁溶液(或任 何含有的Fe3+溶液)的试管 中滴加硫氰化钾(KSCN) 溶液 现象:生成血红色溶液
原因:生成[Fe(SCN)n]3-n (n=1~6) 作用:检验或鉴定Fe3+,用于电影特技和 魔术表演
现象:溶液变成血红色
Fe3+ + SCN硫氰酸根
[Fe(SCN)]2+血红色
观 察:在上述血红色溶液中加入NaF溶 液有什么现象? [Fe(SCN)]2+ + 6F血红色
[FeF6]3- + SCN无色
结论:
①配位键的强度有大有小。当遇上配合能力更强的配体时,由 一种配离子可能会转变成另一种更稳定的配离子。
②配离子中的中心离子(电子对接受体)通常是金属离子,尤 其是过渡金属离子;配位体中的配位原子(电子对给予体 ) 通常是主族非金属原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