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国墓葬封土之源流

时间:2025-07-11

 林留根

  [内容提要] 本文从文化交流与传播的角度探讨了中国墓葬封土的源与流。作者运用大量的考古材料论证了封土最早起源于江南土墩墓,且具有浓厚的社土崇拜和祖先崇拜的文化涵义。进而又从考古材料和文献材料入手,从阴阳五行等方面考察了周文化浓厚的母性色彩以及社稷的地母和祖先崇拜的祝殖文化意蕴,论证了周文化吸收江南封土文化因素的必然性,论述了二者的契合以及封土传入中原的变异和发展,并对封土传入楚地和中原的途径作了考证与分析。

  墓葬封土,又可称之为“墓冢”、“坟丘”,它不仅仅是一种墓葬标志,更是文明时代出现的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它的起源不仅涉及到先秦历史文化的诸多问题,更关系到中国社会由奴隶制向封建制过渡的历史进程。本文在一些新的考古材料的基础上,结合古代文献材料的疏证分析,试对中国墓葬封土的起源、流向及其蕴含的深层文化意义作一透视。

  一、文献材料和以往的研究  《易系辞》曰:“古之葬者,厚衣之以薪,葬之中野,不封不树,丧期无数。”远古时代,墓葬之上没有封土,这已被众多的考古资料所证实。《礼记 檀弓上》记载孔子将他的父母合葬于防时说:“吾闻之古也,墓而不坟,今丘也,东西南北之人也,不可以弗识也。于是封之,崇四尺。”郑玄注:“土之高者”为坟,并指出孔子所谓的“古时”是“殷时”。《周礼 冢人》载掌管贵族公墓的“冢人”有一项职责:“以爵等为丘封之度与其树数。”可见,聚土之封在丧时指出王公大人的冢墓“世之为邱垄也,其高大若山,其树之若林”。而《礼记 王制》中载:“庶人……不封不树。”由此可见,封土规模大小与尊卑高下的社会地位相一致。从文献材料中可见墓葬封土于西周时已经出现,至春秋战国之际普遍流行。

从考古材料看,迄今并未发现确切的西周墓冢,而春秋战国之际的墓冢普遍发现。如湖北纪南城的楚墓[1]、江陵望山一、二号墓[2]、郢都以东天观星一号墓[3]、河南固始侯固堆大墓[4]、信阳长台关楚墓[5]、河北平山中山王墓[6]、安徽寿县李三孤堆[7]、山东临淄故城边郎家庄一号墓[8],以及莒南大店镇的莒国墓葬都有高大的封土[9]。长期以来,学术界普遍认为西周时期“不封不树”,封土的出现是春秋战国的事。另一种观点认为:“从全面情况来分析,周秦大墓同样筑有坟冢是勿庸

[10]

置疑的。”遗憾的是持此论者没有找到足

够的考古材料来支持他的观点。两者在探索中国墓葬封土起源的过程中,均未对“封土”作深层文化涵义的揭示,而仅仅将其作为一种墓葬标志来看待,同时又均将江南地区土

 东南文化》1996年第4期总第114期           

术问题的探索徘徊不前。

笔者认为江南地区是“封土”的始源地,早期江南土墩墓是中国古代墓冢的滥觞。楚地和中原地区的“封土”文化因素即由此传播而去。“封土”文化因素在土墩墓于江南地区兴盛的西周时期就已经传到中原,至春秋晚期和战国时代才普遍流行。为解决这一问题,必须首先搞清楚江南地区古代墓葬封土的概况,进而再探讨中原地区在什么样的时空条件和文化背景下接受南方“封土”文化因素的。

  二、江南地区墓葬封土及其

浅坑掩埋。如南京北阴阳营遗址所发现的271座新石器时代墓葬十分密集,重重叠叠,均系平地或浅坑掩埋,因此没有明显规整的墓坑[16]。其它如常州圩墩遗址[17]、上海崧泽文化遗址以及部分良渚文化墓葬[18],其主要埋葬方式都是浅坑或平地掩埋的无圹墓。这与土墩墓中浅坑或平地掩埋的方式相通。最近,江西新余拾年山遗址第三次发掘中所出小型封土有助于我们更清楚地认识土墩墓封土与史前文化的关系。拾年山共发现15座无圹墓。在无圹墓圆形或椭圆形黑灰土堆底部分布范围内(直径通常在1米之内),有的挖有小圆坑,放置碎骨渣,黑灰土覆于其上,再薄薄地堆些红褐色土,如M103。有的则是先挖有周边较浅、中部较深之浅穴,将碎骨渣置于中部后,再复上黑灰土和红褐色土,实有封土之另外还发现先在墓底垫一层碎意,如M109。

烧土块,尔后于其上置放碎骨渣和随葬品,覆以黑灰色土之实例[19]。在江苏句容城头山遗址西周文化层下发现有覆以小型馒首状封土的墓葬,这为土墩墓封土承续江南史前文化提供了地层学的依据。

处于江南新石器时代晚期的良渚文化在埋葬方式上出现了变革。其墓地多聚土成台,在人工堆筑的高台之上再聚族而葬。如浙江反山[20]、上海福泉山[21]、吴县张陵山[22]、武进寺墩[23]、常熟黄土山[24]、昆山赵陵、绰墩[25]、平湖丘墩遗址。其堆筑的高土台基在成为墓地的同时又作为宗教祭祀用的祭台。从保存较好的福泉山、反山和赵陵山遗址看来,土台的高度一般在7至10米,均系熟土堆筑而成的土台,局部经拍打夯筑。有学者指出:如果将土墩墓与良渚时期的高台土冢作一比较,不难发现两者在几方面的相似之处,从中反映出两者之间存在的某种传承性。首先是人工堆土埋葬成墩相同。良渚大墓高大的封土墩全系人工堆筑而成,筑至一定的高度后再埋葬封土,具有先堆土,后挖坑埋葬、再封土这样一个营建过程和特点[26]。土墩墓中如大港文化涵义

  (一)土墩墓封土的缘起

江南地区商周时期的墓葬形式主要是土墩墓 …… 此处隐藏:12341字,全部文档内容请下载后查看。喜欢就下载吧 ……

论中国墓葬封土之源流.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精彩图片

    热门精选

    大家正在看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限时特价:7 元/份 原价:20元

    支付方式:

    开通VIP包月会员 特价:29元/月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