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文本14《报任安书(节选)》课件1(苏教版必修5 )
时间:2025-07-07
时间:2025-07-07
同课异构
文本14 报任安书(节选)
同课异构
作者作品
史学家 文学家 思想家 本纪12
司马迁
《史记》130篇 52万字 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上至黄帝下至汉武帝太初年间
世家30列传70 表10 书8
同课异构
《史记》——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司马迁自述其写作此书的目的是:“究
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史记》被列为中国第一部“正史”。自 此以后,历代“正史”的修撰从未断绝,汇 成一条文字记载的历史长河,堪称世界史学 史上的奇迹。
同课异构
编修史书需要四种素养1. 2. 3. 4. 史德(“不虚美,不隐恶” ) 史学(材料丰富) 史识(善于决断) 史才( “言之无文,行而不远”)
同课异构
司马迁有着浪漫的诗人气质从《报任安书》和《史记》中,处处可 以看到他富于同情心、感情强烈而容易冲 动的性格特点。他由李陵事件而遇祸,也 是一场性格的悲剧。因为无论从私交还是 从官职来说,他都不负有为李陵辩护的义 务。 西汉末的扬雄说:“子长多爱,爱奇 也。”(《法言》)
同课异构
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报任安书》中,把《周易》、《诗经》、《离骚》 等等,归结为“大抵皆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此人皆意 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故述往事,思来者”,由此提 出了“发愤著书”之说。这种说法不一定完全符合于他 所列举的古人著述的实情,但完全符合于《史记》的实 情。《史记》在叙述历史人物事迹的同时,处处渗透了 作者自身的人生感受,内心的痛苦和郁闷,这就是我们 千年之下读《史记》仍不能不为之感动的关键。
鲁迅《汉文学史纲要》称《史记》为“史家之 绝唱,无韵之《离骚》”,后者也正是从这一点着眼 的。
同课异构
本文背景天汉二年(前99),李陵抗击匈奴,力战之后, 兵败投降。消息传来,武帝大为震怒,朝臣也纷纷附随 斥骂李陵。司马迁愤怒于安享富贵的朝臣对冒死涉险的 将领如此毫无同情心,便陈说李陵投降乃出于无奈,以 后必将伺机报答汉朝。李陵兵败,实由武帝任用无能的 外戚李广利为主帅所致,司马迁的辩护,也就触怒了武 帝。他因此受到“腐刑”的惩罚。对于司马迁来说,这 是人生的奇耻大辱,远比死刑更为痛苦。在这一场事件 中,他对专制君主无可理喻的权力、对人生在根本上为 外力所压迫的处境,有了新的认识。他一度想到自杀, 但他不愿宝贵的生命在毫无价值的情况下结束,于是 “隐忍苟活”,在著述历史中求得生命的最高实现。终 于在太始四年(前写于这一年的《报任安书》中,司马 迁对于自己的际遇和心情作了一个完整的交待。
同课异构
体裁解说——书“书”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就
是“书信” 的意思。 古人写信,多有题目,说明是写给谁 的信,信题多为“报……书”“答…… 书”“与……书”“上……书”“寄…… 书”等,例如《答司马谏议书》(王安 石)、《与朱元思书》(吴均)、《上枢 密韩太尉书》(苏辙)等。
同课异构
《报任安书》是古代散文中的名篇。 全信以申辩自己为何不能“推贤进士”为主线, 倾诉自己无端受宫刑的冤屈,吐露自己遭受奇耻大 辱后的创痛,并述说自己何以忍辱苟活的深层动因。
《报任安书》
司马迁以极为激愤的心情,申述了自己 的不幸遭遇,抒发了内心的无限痛苦,表 现了他为实现可贵的理想而甘受凌辱、坚 韧不屈的战斗精神。文章感情真挚,语言 流畅,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同课异构
理清文章的主旨和行文脉络。
一(1—2)说明复信之由。 (领起下文) 二(3—4)陈述自己遭极辱而不自杀之事由。(极辱之痛、生死观)
(忍辱之势、人生观) 三(5—6)说明隐忍苟活是为了完成《史 记》。 (忍辱之力) 四(7—8)抒写痛辱愤郁之心情,再点复信 之意。 (忍辱之难、照应开头)
同课异构
一(1—2) 提出了任安来信要点,说明了自己此时写这 封信的原因。
诉说自己困厄受辱的处境,陈说无力 “推贤进士”的苦衷,倾吐了愤懑的心情, 并表达了对即将离世的朋友的怜念。
同课异构
第一段重点词语 牛马走:谦称,名词作状语,如牛马般供驱使的人
曩者:从前 辱赐书:使动用法,使……蒙受耻辱 意气:情意 勤勤恳恳:诚挚恳切 若望仆不相师:埋怨
同课异构
二(3—4)申述遭极辱而不自杀的原因。 卑微的身份 带来的结果 生命的价值
1、假令仆伏法受诛,若九牛亡一毛,与蝼蚁何异? 既表达了毫无意义地死去不值,又表达了对社会 不公的愤慨之情。
2、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用之所趣异也。” 这是司马迁的生死观,司马迁议论的核心—— 生命价值的轻重靠自己来选择!
同课异构
三(5—6)进一步说明隐忍苟活的原因 是为了完成《史记》。《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 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 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 愤》;《诗》三百篇,大抵贤圣发愤之所为作也。 周文王被拘禁而推演八卦为六十 …… 此处隐藏:479字,全部文档内容请下载后查看。喜欢就下载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