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华东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民间文学概论复试笔试仿真模拟题
时间:2025-07-13
时间:2025-07-13
目录
2016年华东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民间文学概论复试笔试仿真模拟题(一) .......................... 2
2016年华东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民间文学概论复试笔试仿真模拟题(二) ........................ 15
2016年华东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民间文学概论复试笔试仿真模拟题(三) ........................ 27
2016年华东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民间文学概论复试笔试仿真模拟题(四) ........................ 39
2016年华东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民间文学概论复试笔试仿真模拟题(五) ........................ 50
2016年华东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民间文学概论复试笔试仿真模拟题(一)
说明:①本资料为VIP学员内部使用,出题严格按照最新复试题型及历年复试难度。
——————————————————————————————————————————
一、名词解释
1. 洗三
【答案】“洗三”,又称“三朝”,是中国汉族在婴儿出生后第三天举行庆贺仪式。在这之前之后,小孩的父亲要向岳父家报喜,所携带的礼物常暗示婴儿性别,如连云港一带以“喜蛋”数目为标志,若生男用单数如89,99等,若生女用双数如56,66等。产房或临街门口挂红布、桃枝等物,表示婴儿降生,向乡邻报喜。这一习俗产生很早,《札记》就有生男“设弧于门左”,生女“设悦于门右”的记载。“洗二”是家庭庆贺添人进口的仪式,也是标志新生儿脱离母体降生人世的象征性仪式。北方多用热水浸泡艾叶、花椒等,由老年妇女为婴儿擦身,认为这样做可以去掉胎气。有的地方在给婴儿洗澡时还要唱喜歌,预祝他长大成人之后能够读书做官,出人头地。
2. 《中华全国风俗志》
【答案】《中华全国风俗志》是近现代著名文字训诂学家、南社诗人胡朴安在20世纪20年代初编成的一部有广泛用途的全国风俗百科全书。全书按照各省区的行政区划分编排体例,分设条目,对全国风俗首次进行了全面、系统的整理和编辑。本书体现了胡朴安的编辑思想,同时标志着我国近代风俗志的编纂进入了新里程。《中华全国风俗志》至今为中外文化学术界,特别是民俗学研究者看重。
3. 民俗
【答案】民俗是指一个国家或民族中广大民众所创造、享用和传承的生活文化,又称民间风俗。在我国,“民俗”一词很早就己出现,《礼记·淄衣》:“故君民者,章好以示民俗。”民俗起源于人类社会群体生活的需要,在特定的民族、时代和地域中不断形成、扩布和演变,为民众的日常生活服务。民俗一旦形成,就成为规范人们的行为、语言和心理的一种基本力量,同时也是民众习得、传承和积累文化创造成果的一种重要方式。
4. 灵媒
【答案】灵媒是专事神通的人,也是人、鬼、神之间的媒介。从信仰空间上说,鬼、神、人三者有小同的居住环境,但是有一个演变过程。最初,人们认为,人与鬼神是混杂的。后来才将人与鬼神分开,出现两界说。随着阶级关系的发展,皇帝天子的出现,除人间、阴间外,又出现了天堂。由于人、鬼、神的分野,人类要经常求助于鬼神,因此曾有一个时期,人人为巫。后来由于宗教事务频繁,产生了一些专事通神的人,出现了人、鬼、神之间的媒介:这种人物,中原称巫观,南方称灵子,北方称萨满。从民俗学看,最初的巫是女性,直到汉代还盛行女巫。《汉书·地理志》:“国中民家长女不得嫁,名日‘巫儿’,为家主祠。嫁者不利其家。民至今以为俗。”后来才有男巫。
5. 坐商
【答案】坐商是有固定的摊位和店铺,并有规定的营业时间和专营商品的商业行为。以大城镇的商业街最为集中。坐商的民俗传承,主要表现在幌子、字号牌匾、店堂标牌、商标、广告以及商品的包装形式诸方面。无论是市声、敲击物,还是幌子、匾牌、商标、广告,就其本质而言,都是采用各种方式给消费者传递商品信息,以达到推销产品的目的,在这方面,我国商业民俗活动中有许多值得深入挖掘和总结的经验。
6. 顾领刚
【答案】顾领刚是现代古史辨学派的创始人,也是中国历史地理学和民俗学的开创者。他是中国近代学术发展史上有着重要影响的一位学者,著名历史学家,民俗学家,是国内外享有盛誉的史学大师。他将史学上的创见运用到民间文学、民俗学领域来,为之贯注新血液,探讨新方法。他在孟姜女故事和歌谣学、民俗学诸方面的研究,赢得了很高的荣誉。其主要论著有《古史辨》、《崔东壁遗书》、《当代中国史学》、《汉代学术史略》等。
7. 舞论
【答案】《舞论》是印度古代戏剧理论著作。作者传为婆罗多牟尼,即婆罗多仙人。这是一部诗体著作,采用史诗的格律,有几处用散文解说。用梵文写成,共分37章。书中主要论述戏剧的理论和实践,但兼及舞蹈、音乐,甚至语法、修辞。《舞论》的“舞”实指戏剧,其中包括音乐和舞蹈动作,应是戏曲一类。书中接触到的文艺理论问题,成了后来各派理论的依据。
8. 民俗工具论
【答案】民俗工具论是晚清改良派知识分子的启蒙民俗思想。他们把民俗作工具,去反思政体,开化民智和从事 …… 此处隐藏:15109字,全部文档内容请下载后查看。喜欢就下载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