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论趋利避害是人的基本规律(3)
发布时间:2021-06-05
发布时间:2021-06-05
趋利避害是人各种行为的基本出发点,人的各种行为都是趋利避害的外在表现。趋利避害可以解释人的各种学习行为的本质目的,通过人学习的本质目的,可以解释学生对学习表现出的排斥、逆反、规避和厌烦学习的心理和行为的根本原因,也可以为教师教学的合理、高效与否的方法提供理论依据。通过对已有趋利避害理论和人们生活实践活动中几种趋利避害形式的进一步归纳,表明趋利避害是人的基本规律。
这种方法就是典型的加强伤害或者可以称为伤害唤醒增强的方式。迫使学生选择不适应程度相对较低的机械化学习的条件,来规避伤害更强的打手板、电击、或者被惩罚关禁闭、不许玩游戏、减少零用钱、棍棒、挨打、甚至对其心理的冷嘲热讽等等身心惩罚的方式。例如:用严刑不断增强的方法迫使俘虏说出情报等。
2.3利弊交换的表现:
用较大的有益回报预期、承诺和奖励回报,来使其接受相对不适应、不利要素的选择。如通过考试获得好成绩,就奖励电脑、手机等。通过获得好成绩,会获得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回报的奖励预期和实际的奖赏回报。例如取得好成绩,自然会获得家长、老师、学校和周围同学的表扬、钦佩和更高程度的尊重等。例如:对俘虏许以高利厚禄来使其在心理上缴械投降,说出情报。
2.4无益即为不利:当一个人的行为过程和结果,让其不能感受到身心的有益回报时,那么他就会认为这种活动的过程和结果是无意义的,或者是投入的时间和回报是无效果的。这也是对自己身心有一定的负面影响。不利是轻度的害,而害是高程度的不利。
2.5趋利避害的低投入高回报的表现:
人们对于趋利的投入,都希望用最少的投入,获得最高的回报,使有利的回报程度最大化。而对于避害,是希望用最少的投入,获得有害程度最小化或有害程度为零的效果。
例如:假设一名学生投入在六门课程的学习时间和强度相等的时候,一段时间考试后,这名学生在六门课程上的成绩,却是有高有低的。那么这时候,学生就会有意识甚至是无意识的,对成绩高的课程的学习投入更多,以从此门课程获得更高的分数。甚至对此课程高年级的知识内容也有学习的积极表现。而对分数低的其它课程,就会逐渐的减少投入。这是形成学生独有而区别于其他学生的个性化学习表现的一个原因。这也是形成偏科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和家长通常都是予以一定程度的“矫正”。
2.6趋利避害的利他行为,当一个人将自己的趋利避害的本质目的建立在其他人的趋利避害之上。例如子女、亲人甚至是国家等。那么就会表现出积极的利他心理和行为。如希望子女、亲人、国家好,那么个人才会好,如公益活动、爱家、爱子女等行为表现。如子女、亲人、国家面临困境时,会个人承担更多的困境,而使亲人、国家承担少些等。
可见,根据上述来看,趋利避害是人行为活动方向和目的的基本规律,而人的各种行为,诸如各种认识、学习、劳动生存、消费生活等活动,其都反映了趋利避害的本质,都是趋利避害基本规律的丰富的形式表现。
作者:程显白
上一篇:主题班会《感谢您_老师》
下一篇:中南大学数据库习题复习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