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选后中国的国际形势(2)
发布时间:2021-06-05
发布时间:2021-06-05
2012年世界大选后,各国新的领导人对中国的态度与中国在大选后所面临的国际形势。
翼领导人,在外交上将会遵循戴高乐主义路线,坚持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与美国在一些问题上拉开了距离。在与中国、印度、巴西等新兴经济体的关系问题上,奥朗德主张在坚持“互利互惠”原则的基础上加强联系。就法国和中国的具体关系而言,尽管奥朗德未访问过中国,却明确希望与中国建立良好关系,其获胜后会见的第一个外国驻法使节就是中国驻法大使。奥朗德就任法国总统再次开启了左翼执政的时代,必将对法国的内政外交以及欧洲的政治风向产生重要影响,也将在一定程度上对国际形势的发展产生影响。
目前,美国要解决的内政外交问题没有发生根本变化,仍然是“一个中心,两场战争,三个重点”。“一个中心”就是要以解决国内经济问题,创造就业,振兴经济为中心。 “两场战争”就是要力争尽快从伊拉克战争和阿富汗战争的泥潭中脱身,迅速消除这两场战争带来的不利影响。“三个重点”就是要以解决巴以冲突、朝鲜核问题和伊朗核问题为外交重点。对于美国总统奥巴马而言,2012年11月的大选是在有惊无险的情况下取得圆满结果的。通过激烈的、马拉松式的竞选,奥巴马以332张选举人票对罗姆尼206张选举人票完胜了共和党总统候选人。2013年1月21日,奥巴马正式宣誓就任美国第57届总统,开始了第二个任期。
面对膨胀的财政赤字及经济复苏缓慢等严峻的国内问题和全球经济不景气、美国全球影响力有所下降、伊核朝核等地区热点问题的日趋复杂,可以预见,奥巴马第二任期的内政外交将面临着许多前所未有的危机和考验,其外交政策的调整和走向也必将对整个世界和大国关系产生重大影响。因此,奥巴马外交政策的基本面不会发生太大的变化,仍然会把外交的重点放在亚洲,继续加快战略东移,强化与亚洲盟国的关系,实现对潜在战略竞争对手的防范与遏制,最大限度地维护美国的霸权。在美俄关系上,不冷不热、忽冷忽热、总体稳定仍然是美俄关系的基调,但由于美俄两国政治安全方面的矛盾有所上升,围绕人权问题、伊核问题、叙利亚问题等的争斗将很难避免。在美欧关系上,尽管美国在对待欧洲债务危机的问题上与欧洲各国存在分歧,对欧洲应对危机的做法也十分不满,导致美欧之间也出现矛盾与隔阂,但基于美欧之间广泛的共同利益,营造良好氛围并不断改善关系是美欧关系发展的主流。
在美日关系上,为顺利实现其战略东移的目标,扩大美国在亚洲的影响力和掌控力,进一步强化美日关系已成为必然。在美中关系上,鉴于美中两国经济关系的日益密切、相互尊重和互利共赢的合作伙伴关系的进一步提升以及在地区和全球事务中合作的不断加强,美中两国有着广泛的共同利益。因此,尽管美国战略东移步伐的加快使美中关系增加了许多摩擦和不信任,美国在钓鱼岛问题上偏袒日本也使中国十分不满,但美中关系发展的基本面不会有大的变化,仍然将是合作中有竞争,竞争中有合作,合作是主流。
近几年来,日本政局一直动荡不安,政府替换频繁,不仅严重影响着日本的经济政治发展,也引起世界、特别是亚太各国的广泛关注。
日本众议院大选是日本的总选举,超过半数的政党或执政联盟可以组阁。在一般情况下,众议院第一大政党的党首可任首相。2011年9月上台的野田佳彦政府,在内忧外患、毫无建树的情况下苦苦支撑了一年多。2012年12月16日,日本第46届众议院大选,日本民主党仅获59个席位,在大选中惨败。经过激烈竞选,日本自民党赢得本届众议院480个席位中的294个,自民党获得压倒性胜利。2012年12月26日,自民党党首安倍晋三就任日本第96任首相。上台后的安倍面对着一个充满挑战、危机重重的日本,因而他把自己组建的内阁称为“危机突破内阁”。在国内,安倍面临振兴经济、灾后重建、改善民生、缩减政府赤字等诸多严峻问题。国际上则面临日本经济实力和国际影响力有所下降,日韩、日美关系日趋复杂,日中关系因钓鱼岛纷争跌至冰点等严峻挑战。日本如果不能较快地解决这些问题,不仅对日本、对亚太甚至对整个世界都会产生不利的影响。为此,安倍强调要以全球视野开展基于综合实力、保护国家利益的战略性外交,加强日美同盟关系,从大局出发处理日中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