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课教学设计(6)

发布时间:2021-06-05

优质课教学设计

自来水的温度是目前四杯水中最稳定的一杯(处于常温),目标指向更加明确,更能确保实验的科学性和对测量数据的比较研究,而其他2、3、4号杯的水在常温下温度会慢慢减小,难以把握。所以选择了让学生首先测量“自来水的温度”进行研究。让学生用温度计尝试测量同样温度的水(自来水),在学生汇报的时候会发现他们的测量结果是不一样的。然后引导学生进行反思,可能在那些方面出现了问题。通过交流形成正确的测量方法,然后再次测量这杯水的温度,把学生达成的认识形成技能。

二、教师对测量水温的方法的正确示范

在“测量水温的方法”教学时,教师一定要进行正确的操作示范,因为学生的技能学习是以模仿为主的。教师如果操作不规范,学生就很难学会准确的操作方法。对于操作方法中的第3条“视线与温度计液面持平”和第5条“读数时温度计不能离开被测物体”要求,学生往往会做到第3条要求却忘了第5条规定。教师要在学生实际测量时,注意观察,及时纠错。

三、深入看待学生测量的温度(对数据进行分析)。

按照本教学设计:学生在连续测量10分钟水的温度后,手头会有一些数据。如何帮助学生分析数据?要让学生通过数据解读出那些内容?是非常值得我们老师深入研究的。

通过小组间的横向比较,可以发现水的变化趋势。在得到大的趋势以后,要反思哪个小组的数据可能出现问题?问题的原因是什么?如果出现像下列一组的数据:37℃、65℃、58.5℃、52℃、49℃,这组数据中反映的问题是,学生对测量的规则没有掌握好,在第一次读数的时候应该是在温度达到最高以后,才开始计时和读数,很显然这组数据的错误是放进去就开始读数了。鉴于此,师生共同分析数据是十分必要的。(当然,这种现象是否真的发生不可知,但个人认为进行这样的分析是必要的,既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又可学会数据分析的方法。)

四、注重对学生进行推理能力的培养。

学生发现了温度变化趋势以后,他们还可以对自己的测量中不准确的或漏掉的数据进行修正。假设有这样一组数据是:68℃、59℃、52℃、47℃、47℃、43℃。就可以引导学生根据他们找到的规律进行推理,并讲出自己的理由。很显然数据的四和五当中有一个有问题,会是哪个?需要教师的引导,学生会利用他们发现的规律进行推理,修正有问题的数据。

作为科学教师,我们要抓住每一次学生分析数据的机会,对学生进行推理能力的培养。

优质课教学设计(6).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精彩图片

热门精选

大家正在看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限时特价:7 元/份 原价:20元

支付方式:

开通VIP包月会员 特价:29元/月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