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地理学考试题(2)

发布时间:2021-06-05

务职能的经济活动。第一类是以个人和家庭为对象,提供日常服务活动的服务业;第二类服务业是以企业为对象,是为其提供运营活动产生的服务性需求的经济活动;第三种类型是具有办公机构性质职能的服务业。

30.服务型企业布局因素:①该城市能够接受企业服务的规模和范围②服务区的人口数量和消费偏好③总体消费能力和消费量的分配状况④不同服务行业的总体消费潜力⑤其他竞争者的数量、规模和质量⑥竞争程度

31.区域经济结构:是指一个区域内各经济单位之间的内在经济、技术、制度及组织联系和数量关系,是影响区域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之一。包括了产业结构、所有制结构、46.区域经济增长:就是区域经济总量规模的扩大,即区域生产的商品和提供的劳务总量不断增长。

47.区域经济增长因素:①资源禀赋②资源配置能力③区位条件④外部环境 48.区域增长极理论:①支配效应②乘数效应③极化与扩散效应

49.乘数原理指出在经济增长中投资对于收入有扩大作用,总投资量的增加可以带来若干倍于投资总量的总收入增加。加速原理说明了在经济增长中收入或消费量的变化如何引起投资量的变动,即在工业生产能力趋于被完全利用时,消费品需求的微小增加就会导致投资的大幅度增长。

企业结构、技术结构、要素结构等。

32.区域产业结构:是指区域经济中各类产业之间的内在联系和比例关系。

33.区域产业分类:①三次产业分类(第一次产业、第二次产业、第三次产业)②产业功能分类(主导产业、关联产业、基础性产业)③要素集约度产业分类(资源密集型产业、资本密集型产业、劳动密集型产业、技术密集型产业)

34.区域产业结构演进理论:①区域产业结构演进机制(市场机制、政府干预)②区域产业结构演进理论(配第—克拉克定律、库兹涅茨法则、霍夫曼定理)

35.区域产业结构的合理性评价:①评价区域产业结构与区域的资源结构相对应性,即能否有效的发挥本区域在资源方面的比较优势②评价区域产业结构的系统功能③评价区域产业结构的内部关联程度④评价区域产业结构的转换能力和应变能力⑤评价区域产业结构的先进性⑥评价区域产业结构的结构性效益

36.区域空间结构:是指各种经济活动在区域内的空间分布状态及空间组合形式。 37.区域空间结构的模式:①极核式空间结构②点轴式空间结构③网络式空间结构④区域城市对称分布

38.区域空间结构的演变:①弗里德曼的区域空间结构演变理论(前工业阶段的区域空间结构、过渡阶段的区域空间结构、工业化阶段的区域空间结构、后工业化阶段的区域空间结构)②陆大道的区域空间结构演变理论(以农业占绝对优势的阶段、过渡阶段、工业化和经济起飞阶段、技术工业和高消费阶段)

39.区位指向:是指经济活动在选择区位时所表现出的尽量趋近于特定区位的趋向。分为以下几种:①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指向②原料地指向③燃料动力指向④劳动力之乡⑤市场指向⑥运输指向

40.集散机制:是指资源、要素和经济活动等在地理空间上的集中趋向与过程。形成于三个方面:①经济活动的区为指向②经济活动的内在联系③经济活动对集聚经济的追求。

41.扩散机制的形成:①避免集聚不经济②寻求新的发展机会③政府的政策作用 42.集聚与扩散的关系:①在区域空间结构形成与发展的不同阶段,集聚与扩散机制发生作用的强度不一样②集聚机制与扩散机制的作用都存在一定的惯性。

43.空间近邻效应:是指区域内各种经济活动之间或各区域之间的空间位置关系对其相互关系所产生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①促使区域经济活动就近扩张②影响各种经济活动的竞争③带来各种经济活动之间在发展上的相互促进。

44.我国农村工业化的特殊环境主要体现在:①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大幅度提高了生产效率,产生了大量的剩余劳动力和部分资金②在改革开放初期,我国仍然严格执行城乡隔离的户籍制度③长期的计划经济导致我国处于短缺经济状态,特别是人民生活必须的工业产品严重短缺④农村工业发展具有要素比较优势⑤农村工业发展具有制度比较优势。

45.技术创新对区域结构变迁的作用机制:①技术创新引起产品、产业更替②技术创新引导和改变消费需求③技术创新引发和促进制度创新④技术创新增强了区域的经济竞争力。

50.胡佛—费舍尔的区域经济增长的阶段理论:①自给自足阶段②乡村工业崛起阶段③农村生产结构转换阶段④工业化阶段⑤服务业输出阶段

51.罗斯托的经济增长阶段理论:①传统社会阶段②为经济起飞创造前提条件阶段③经济起飞阶段④成熟阶段⑤高额消费阶段⑥追求生活质量阶段。

52.经济地域综合体:是社会化大生产的地域组织形式,是以专业化部门为主体,由相关的辅助性部门和为地区服务的自给性部门结合而成的。

53.产业集群:是那些在特定区域内既竞争、又合作的互相关联的公司、专业化供应商和服务商、相关产业的企业和有联系的机构的地理集中或所形成的地理集聚体。 54.产业集群的基本特征:①在组成要素上,产业集群由生产销售部门、相关产业部门和支持机构组成②在企业构成上,产业集群的主体是中小企业③在内部联系上,典型的产业集群内部各企业之间存在着分工与合作的关系④具有植根性。

55.产业集群形成与演化的理论解释:①集聚经济原理的解释②交易费用理论的解释③创新理论的解释④产业组织理论的解释

56.经济区:是客观存在的经济活动区域,是一种区域经济的空间组织形式。有四个基本特征:①组织上的同质性或集群性②空间上的相对排他性③对外联系的开放性④组织上的层次性。

57.区域管制:是指通过多种集团的对话、协调、合作以达到最大程度动员资源的统治方式,以补充市场交换和政府自上而下调控之不足,最终达到“双赢”的综合的社会统治方式。主要涉及区域之间关系的协调、区域的内部协调和单个城市协调等层次的问题。

58.北方的增长对南方将产生不利或有利作用,分别称之为极化效应和涓滴效应。 59.中心—外围理论:又称核心—边缘理论,用来分析世界上发达国家与不发达国家的经济贸易格局,并提出解决它们之间不平等关系的政策设想。

60.空间相互作用:是指区域之间所发生的商品、人口与劳动力、资金、技术、信息等相互传输过程。三个前提条件:①区域之间的互补性②区域之间的可达性③干扰机会 61.区域分工的意义:能够使各区域充分发挥资源、要素、区位等方面的优势,进行专业化生产,合理利用资源,推动生产技术的提高和创新,提高质量和管理水平,有利于提高各区域的经济效益和国民经济发展的总体效益。

62.区域经济差异:是指一定时期内全国各区域之间人均意义上的经济发展水平非均等化现象。

63.区域经济差异对经济发展的影响:①区域经济差异的存在和变化增强了各个区域发展经济的主动性和紧迫感②区域经济差异的存在和变化客观上加剧了区域之间的经济发展竞争,进而在一定程度上会误导区域经济主体的行为③区域经济差异的存在和扩大将引起资源和要素在高投资收益和机会的诱导下,从欠发达区域向发达区域流动。 64.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就是区域之间在经济交往上日益密切,相互依赖日益加深,发展上关联互动,从而达到各区域的经济持续发展的过程。

65.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途径:①促进区域之间经济体制环境的统一②促进区域之间要素市场的统一③促进区域产业协调发展④推动和规范地方政府间的区域经济合作⑤鼓

精彩图片

热门精选

大家正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