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说课稿(3)
时间:2025-01-20
时间:2025-01-20
第一阶段: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首先,让一组学生说出他们沿途经过的自然带名称.然后让第三组学生运用已有地理知识对他们提出旅行建议。学生可能回答:带衣物、感冒药、雨伞等。我先对同学的答案予以评价,并引导学生分析得出自然带南北更替的原因及其变化规律,从而自然引入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的概念。
第二阶段: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
首先让二组学生说出他们沿途经过的自然带名称, 并分析其自然地理景观的差异性。学生可能回答:温带落叶阔叶林植被浓密,呈现出森林景观,而温带荒漠植被稀少,呈现荒漠景观。接下来让第三组学生根据景观差异对他们提出旅行建议。学生可能回答:雨伞,太阳镜,衣物等.提问为什么这样建议, 学生可能回答;降水不同。接下来我会引导学生回忆我国降水分布规律,由东南向西北减少并结合图分析我国温带从沿海向内陆自然带的变化规律,从而自然引入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的概念(受海陆分布的影响,自然带和自然景观从沿海向内陆也产生了有规律的地域分异的规律)及其成因(水分变化)。这样做可以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地理知识的生成过程, 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
第三阶段:对比分析,加深理解
清楚了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和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让三个学习小组同时把自然带的分布提炼成模式图,总结自然带的分布规律。这时我给出全球陆地自然带图和全球气候模式图,让学生直观感受两者的对应性。一方面回顾全球气候的分布,另一方面也加深了对陆地自然带的理解,感悟到影响植被差异性的最主要的原因是气候。
第四阶段:归纳总结自然带的地域分异规律。
结合自然带分布模式,提出如下三个问题: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规律?形成这样地域差异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在这种因素的影响下自然带的更替规律及延伸方向有何特点?将上述三个问题以表格的形式填入下图中。通过这样循序渐进的引导,可以培养学生逐步形成地理思维能力;总结填表的过程也是培养学生归纳总结能力的过程。
3、开放训练,综合实践。
以课堂擂台赛的形式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会调用所学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4.课后实延伸与探究:以“月牙泉鸣沙山”的图片提出问题:为什么荒漠中会有绿洲?为下节课学习地方性地域分异规律打下铺垫。
五、教学效果反思
上一篇:会议安排程序
下一篇:太上洞玄灵宝往生救苦妙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