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轮的辐条一根一根,向心辏集,连接起居于中心的轮毂。辐集而轮运,劲直的辐条汇聚于轮毂,车轮支撑起载重的车辆,滚滚向前。
你对这段话有怎样的联想与思考?请结合自身体验,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自选角度,自拟标题;②文体不限(诗歌除外),文体特征明显;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点评
2025年高考作文全国一卷延续了往年的读写结合的出题形式,但又有所创新,以读写结合+多则材料的形式出现,让人耳目一新。以文学经典名句为引,巧妙搭建起民族魂、抗战精神与个人家国情怀、责任担当的对话桥梁。老舍笔下《鼓书艺人》中“开不了口”的复杂心绪,折射历史洪流中一个普通人的坚韧与温情;艾青以“嘶哑的喉咙歌唱”,将炽热的爱国之情化作不屈的精神呐喊;穆旦“带血的手”与同胞“一一拥抱”,展现出民族觉醒时刻的坚韧与团结。三则材料,感情丰富而饱满!
三则材料看似独立,实则联系紧密,共同点十分鲜明。它们都立足于“抗战”这一宏大时代背景,虽未直接言明,却处处透着那个特殊时期的气息。都围绕着民族魂与抗战精神展开,展现出个人家国情怀和责任担当。老舍笔下“开不了口”的方宝庆,在动荡中坚守对孩子的责任,这是个人在民族苦难面前的担当;艾青以“嘶哑的喉咙歌唱”,是对祖国深沉的爱,是家国情怀的直接抒发;穆旦“带血的手”与同胞拥抱,体现的是民族觉醒时的团结与坚韧,是集体精神力量的彰显。三则材料都传递出在民族危难之际,无论个人力量大小,都应心怀家国、勇担责任,共同守护民族尊严,传承民族精神。
在抗战胜利80周年之际,重提这些主题,既是纪念,对学生也是很好的教育。需要注意的是,三则材料各有侧重,也相互交织,对任何一则材料的深入体会,也一定会涉及其他材料的内涵。
这道题目呼应了近年高考作文重视经典文学素材的命题趋势,又暗合当下弘扬民族精神、强调青年担当的时代语境。命题跳出科技热点的常见视角,回归文学与人性的本质探讨,引导考生从文学经典中汲取精神力量,在个体情感与家国情怀的碰撞中,思考责任、信仰与奋斗的价值。考生需精准把握材料内核,结合时代背景与个人体悟,在800字的篇幅中展现深度思考与真情实感,彰显新时代青年的精神风貌与思想格局。
【2025年高考作文全国一卷原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他想要给孩子们唱上一段,可是心里直翻腾,开不了口。
——老舍《鼓书艺人》(见全国一卷阅读II)
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艾青《我爱这土地》
我要以带血的手和你们一一拥抱,因为一个民族已经起来
——穆旦《赞美》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附老舍的《鼓书艺人》中“他想要给孩子们唱上一段,可是心里直翻腾,开不了口”这一句的原文上下文:
宝庆没儿子,他喜爱男孩胜过女孩。看到这些一身煤烟的可怜孩子多一半是男孩,他觉着心疼。看着他们,他的大圆眼忽然潮润起来。想起他说过的那些动人心弦的故事,他体会得出这些可怜的小家伙在大乱中失去爹娘时的那份伤心劲儿。他也想象得出他们怎样没衣没食,挨饿受冻,从上海、南京一路捱过来,现在又往四川奔。
他希望能拿出三、四百个热腾腾的肉包子来,给这些面带病容的黑乎乎的小宝贝儿吃。可是有什么法子呢,他什么也拿不出。他仅有的一点宝贵财产就是他的三弦和大鼓,都交给船长保管了。
他想要给孩子们唱上一段,要不就讲几个故事。可是他心里直翻腾,说不出口。他跑江湖卖唱,多年学来的要来就来的笑容和容易交朋友的习惯,在这些遭难的孩子面前,一点也使不上。不行,不能拿出戏台上那一套来对待他们。他一言不发,傻里傻气地站着发楞。突突冒烟的烟囱里落下来的黑煤灰,在他那没戴帽子的秃头上,慢慢地积了厚厚的一层。
2025年全国各地高考作文题目|范文|点评解读(2).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