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上册写一处自然景作文(50篇)(8)
时间:2025-04-20
时间:2025-04-20
过程与方法
学会联系上下文与生活实际理解“弯曲不是屈服和毁灭,而是为了生存和更好的发展”的深刻含义。
情感、态度、价值观
让学生在读中感受雪松能在逆境中生存的原因,领会既要敢于抗争,也要学会退让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理解第二个旅行者的话和最后一个自然段:“确实,弯曲不是屈服和毁灭,而是为了生存和更好的发展”的含义。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主动质疑,构建阅读话题。
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山谷中的谜底》这篇课文,(齐读课题),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加拿大的魁北克省有一条南北走向的山谷。山谷没有什么特别之处,唯一引人注意的是,它的西坡长满松、柏、柘、女贞等杂树,而东坡只有雪松。(复习旧知)板书
2、你想知道什么?或者想提什么问题?
预设:(谜底是什么?雪松有什么本领?从雪松身上得到什么启示?……)
二、主动感知,引导读中感悟。
1、出示学路建议一。
(1)默读课文第3自然段,勾画出有关山谷谜底、松树本领的句子、,并把自己的理解在句子旁边做上批注。
(2)小组合作交流完成。
2、带着问题,主动去感知课文,去揭开谜底。
三、主动建构,进行深度阅读。
(一)揭开谜底
(1)课件出示谜底:“谜底终于被揭开了,东坡雪大……也都存活了下来。”
读这句话,想:你从中发现了什么?
(2)引导交流:揭开谜底。
(3)产生疑问:仅仅是因为东坡的雪大、西坡的雪小这些外在因素造成这个奇异的景观吗?
(预设:雪松的本领大。)雪松有什么本领能存活下来呢?
(二)品赏雪松形象
(1)课件出示:“当雪积到一定程度时,……雪松依然保持着苍翠挺拔的身姿。”
(2)交流:
指名回答(相机板书:弯曲、反弹)你是怎么理解的?课件演示这一动态过程。以此理解“弯曲”“反弹”。
(3)引导:
▲理解反复,读相关句子。
▲多种形式朗读:“就这样,反复地积,反复地弯,反复地落,反复地弹……不论雪下得多大,雪松始终完好无损。
(4)小结。
(三)领悟旅行者的话深刻含义。
(1)出示学路建议二
①默读课文4-6自然段,结合课文内容,理解旅行者的话所蕴含的道理。
②你想起了什么人,什么事?或想起了那些名言警句?
③小组合作交流完成。
(2)汇报交流
(3)引导说话:不是…而是…
(4)点明理解含义深刻句子的方法:联系上下文,举例子等。
四、主动拓展,课外延伸
1、正面抗争与学会弯曲两种观点碰撞。
2、课外阅读《自然现象之谜》。
3、收集并整理有关“智慧的弯曲”的成语或谚语、俗语。
板书设计:
山谷中的谜底
西坡:杂树(雪小)
东坡:只有雪松(雪大)
本领:(弯曲反弹)
启示:敢于抗争,适时退让
教材解读:
红花湖是个美丽的大公园。
走进红花湖的大门,映入眼前的是那波光粼粼的湖水。这湖水真碧绿啊,绿得像块无瑕的翡翠。而阳光,就像细碎的金子,镶嵌在这块翡翠上。咦?那是什么?噢,原来是一群群小鱼在嬉戏,玩耍。
在绿道上走一公里多再向左转,就来到有名的“卧龙香雪”。就是桃梅园。到了二月,桃花满山开。雪白的,粉红的,艳红的……与湖水相映,河畔蜜蜂嗡嗡,空中香气阵阵,真是令人陶醉。
出了“卧龙香雪”再在绿道上走两三公里就是故乡园了。走进故乡园,眼前的小道两旁栽满了栀子花。花开时,泌人心脾的花香充满了走道,令游人久久不舍离去。故乡园有两个水池,这两个水池是相通的,一个较大,一个较小。大水池中央有一座石板桥,通往对岸的竹园。竹园里种的是毛竹,竹竿翠绿绿的,叶子有点像少女的眉毛,很是青翠漂亮。两池都有妩媚多姿的荷花,一池是粉的,一池是紫的。粉的荷花像一个个穿着粉色裙子的小姑娘,顽皮可爱,天真无邪。紫的荷花像一个个穿着紫色长裙的少女,优雅又迷人。池中有五彩的锦鲤。当有人喂食时,锦鲤们从四面八方游来相聚抢食,那情景真令人忍俊不禁。
红花湖的美景说也说不完,瞧,它们正向我们招手,要我们细细去游赏呢!
有人说,如果想真正地贴近山谷,就不要背着一大包现代化工具,坐着大巴,跟着导游的小旗去走马观花。在深山里建一座小木屋吧!住上一段日子,你会看到蚂蚁在花瓣上跳舞,小鸟在窗台上谈恋爱,蜜蜂追着蝴蝶飞过小路。你还会听到蜻蜓点水的声音,露珠在梧桐树叶上的歌唱,还有操蛇之神对你说:许个愿望吧,我给你一个好梦。
我踏上山间的小径,把耳机摘下,把MP3放回包中,把手机关上,踮起脚尖,轻轻地走着。山涧的泉水冲刷着岩石,紫色的岩面,经阳光一照,像是布满了一颗颗紫色的水晶,闪闪烁烁的,又像小姑娘圆圆的眼睛在偷看人们的模样,调皮又纯真。宁静里,泉水的声音更清脆了。
我的右手边是开阔的斜坡,斜坡上密密 …… 此处隐藏:1489字,全部文档内容请下载后查看。喜欢就下载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