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经济和社会变革教案(精选7篇)(春秋战国时期的儒家思想(3)
时间:2025-05-10
时间:2025-05-10
二、手工业和商业的兴旺
建议教师直接点题,在指出农业的发展是带动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前提之后,指导学生自学,并把重要的内容和有关图片制成投影片展现给学生,以加强学生的记忆。其中,对“早在春秋时代,我国已经发明生铁冶炼技术,这比欧洲早19。”应着重强调。
2、商业和城市的兴盛
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并在《战国时期手工业的分布和商业城市图》上作相对的标示。
三、商鞅变法:
1、 背景
地主阶级的兴起以及要求发展封建经济,确立封建统治。春秋以来,在奴隶制瓦解的过程中,产生一对新的阶级,即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最早的地主阶级是由奴隶主转化来的,一些奴隶主驱使奴隶开垦荒地,开垦出来的荒地就成为他们的私有土地,所以新地主拥有很多土地,他们也有一定的权势,有的'甚至抓到统治权。像“三家分晋”的韩、赵、魏三家,“田氏代齐”的田氏,都是代表新兴地主阶级的统治者。但是,奴隶主贵族仍旧拥有各种特权。旧的奴隶制度都是保护奴隶主的。新兴地主要想确立他们的封建统治,发展他们的封建经济,就必须改革旧制度,废除奴隶主贵族的多种特权。
2、内容
关于商鞅变法的内容,建议教师指导学生先看书,然后出示下列空白表格,由学生填写适当的内容
内容
有利于
奴隶主归族
封建地主阶级
学生通过此表格的填写,不但能对商鞅变法的内容了解的一清二楚,而且对变法的内容是对奴隶主归族有利还是对封建地主阶级有利进行了明确的比较。这有利于学生对商鞅变法意义理解的。在讲述中应重点强调商鞅和秦孝公两个人。
3、作用
学生通过刚才对表格的分析,应该已经明白变法措施的作用,教师总结并加以分析。教师分析讲解时要强调“富强”两字,秦国逐渐国富兵强,奠定了统一基础;还要强调变法运动的封建性质,商鞅变法是一场地主阶级要求废除奴隶制,确立封建制的政治改革。变法标志着封建制度的确定,封建国家的形成。同时补充“为以后秦国统一奠定了基础”。
四、封建制度的确立
教师直接讲解:各诸侯国通过变法或改革,奴隶制逐步废除,封建制逐步确立起来。地主阶级的统治代替了奴隶主贵族的统治。在奴隶社会末期形成的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在奴隶主贵族的统治被推翻前,还处于次要地位,当地主阶级从奴隶主贵族手中夺得政权,建立起自己对农民的统治之后,它们之间的矛盾日益发展起来,成为社会的主要矛盾。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决定了社会性质的变化,我国封建社会形成了。
板书设计
一、农业的发展
1、铁器和牛耕的推广
2、农业技术的进步
3、都江堰
二、手工业和商业的兴旺
2、商业和城市的兴盛
三、商鞅变法:
1、背景
2、内容
3、作用
四、封建制度的确立
教学目标
知识结构
春 秋
战 国
社会经济
农业
工具
铁工具开始出现;
开始用牛犁耕并推广
铁农具使用范围扩大;
开始用牛犁耕并推广
水利
楚国:孙叔敖修芍陂
秦国:李冰修都江堰;郑国修郑国渠
手工业
冶铁
创造铸铁柔化技术,比欧洲早以上
铸铜
莲鹤方壶,出现金银错新技术
漆工艺
采用夹纻技术
纺织
麻织品的纤维相当细密
煮盐
山西的池盐,山东的海盐,四川的井盐
酿酒
已能用曲造酒
专著
《考工记》
商业
商业发达,出现商业中心,如齐国临淄、赵国邯郸、楚国郢
社会变革
土地所有制
出现私田,出现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剥削方式
变革
齐国:管仲变法
鲁国:初税亩
魏国:李悝变法
楚国:吴起变法
秦国:商鞅变法
教学建议
复习课设计
第六节 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经济和社会变革
一、社会经济的发展
(一)农业
1、铁制农具的使用
要求学生记住我国铁器出现的最早时间、使用铁器的最早时间、春秋战国铁制农具使用情况。理解铁制农具使用的重要意义。
2、牛耕技术
要求学生记住牛耕技术开始使用推广的时间,掌握牛耕技术运用的历史意义。同时,使学生了解:春秋战国时期长达五百余年,牛耕技术的逐步推广是渐进的过程,且受农户经济条件的制约。
3、水利事业的发展
让学生掌握当时中原地区普遍使用的灌溉农田工具是桔槔。根据书中的地图,要求学生记住春秋战国时期兴修的主要水利设施。
(二)手工业
要求学生通过列表的方式,总结春秋战国时期,手工业的发展情况。
(三)商业
要求学生记住当时主要的商品、重要的商业中心。
二、封建剥削方式的 …… 此处隐藏:1208字,全部文档内容请下载后查看。喜欢就下载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