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蜜蜂》课文教学反思(通用20篇)(《蜜蜂》课件)(2)
时间:2025-05-10
时间:2025-05-10
在这个教学设计中,重点指导学生学习第三段。我设计了一个引导学生从整体到部分再回到整体的阅读过程。这种设计是符合学生认识事物和阅读课文的心理过程的。一开始,我请学生边读便找,发现了哪些景物,再想想列宁的住处、花丛、园子和养蜂人住的小房子各在什么地方。在这一教学步骤中,我把重点放在学生认识事物和思考问题的能力上。学生对课文所表达的事物有了初步的认识以后,我引导学生对课文的部分进一步深入的学习,进一步从词句中体会列宁是怎样观察事物和思考问题的。如问学生列宁在路边发现了什么,他是怎样想的?学生阅读了课文以后说,列宁在路边发现了蜜蜂,他会这样想,这些蜜蜂大概是那养蜂人的吧?他还会想,蜜蜂采完蜜是要飞回蜂房去的,我只要顺着蜜蜂飞的方向找去,就一定能找到养蜂人的家。他发现小房子后又是怎么想的?这样改变了以往习惯于逐句逐段进行情节性问答和讲解的教法,对于发展学生认识和思维能力是很有意义的。当学生深入学习了列宁观察、思考的方法以后,我又让学习回到课文的整体上来,借助看图,融进自己的体验和想象,具体叙述列宁是怎样动脑筋、想办法找到养蜂人的。
这堂课的教学,使我深切地感到学生的潜力是无穷的。作为教师,只有紧紧地围绕学生,多给他们搭建展示才能的舞台,他们的潜能就会得到更好的发挥,学习的效果也会得到较大的提高。
很羡慕别人的课堂总能那样的淡定从容,而自己总过于急躁,每每上课总容易钻进自己设计好的死胡同里。今天的课,我又把自己带进了这样的胡同。
《蜜蜂》是一篇说明文,选自《昆虫记》,作者是法国生物学家法布尔,他以第一人称写了所做的一个试验,即证实蜜蜂是否具有辨认方向的能力。体现了作者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求实作风。课文叙述线索清楚,情节完整。首先写“我”听说蜜蜂有辨别方向的能力,想做个试验;再写“我”试验的过程。然后写“我”途中的观察和猜测以及试验的结果。最后写结论:“我”尚无法解释蜜蜂为什么有辨认方向的能力。教材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是在进行语文能力训练的同时,让学生了解作者观察、思考、试验的方法和探索精神。这样的文章是很难有语言的情感点可以抓的。在备课的时候,指导老师给我的意见是能在潜心读文的基础上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让学生感受说明文用词的严谨,同时进行语言的内化训练。
于是,我做了这样的设计:首先是走进《昆虫记》认识法布尔,让学生对这本书和它的作者有初步认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然后,在初读的时候,整体感知,能简单叙述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并从叙述中,对法布尔有个初步认识,知道他是个喜欢实践,实事求是的人。接着走进他的实验,读第二自然段,学会用自己的话概括实验的'过程,并用上表示先后顺序的词语联系把话说清楚说明白,并从“做白色记号”、“两里远”等地方对比感受作者是个考虑周到、思想周密的人,从而对作者有了进一步认识。最后,是就“推测”一词,联系实验过程和观察到的现象,说说作者为什么这样推测,使学生感悟要做个善于观察。善于思考的人。
然而,我我在课堂上心中装满的都是自己的设计,跳不出设计来看课堂,结果就把自己拉进了一个狭小的空间――这是我今天犯的最大一个错误。今天,听了评委老师和指导老师们的许多建议,纵观自己的课堂,我觉得自己有这样的缺点:其一,教师自己的语言过于理性,和学生之间拉开了距离。三年级的孩子,我们和他沟通的时候,应亲切点,平和点。其二,上课应该有时间概念,哪个环节上到什么样的度,需要多少时间,花的这些时间里如何紧凑而有效,是值得我在今后的教学中多思考的问题。其三,课堂是活的,学生是活的,老师就应该灵活机智的变动自己的教学,有时候我们可以直接点明的就直接点明,需要细细引导品味的,就应该给学生多点时间。其四,课堂的着落点在哪里?课堂中我要如何把握好一直在变动中的课堂流程,学会倾听,并在倾听中捕捉有效的着落点呢?也许我只有在多锻炼,多留心自己平时的课堂才能找好这个点了。
这节课,在很多的细节上也是值得我再重新思考的。
1、谈话导课时候,我从《昆虫记》到他的作者的介绍,已经吸引了学生想去看这本书,可是却又出现了两句三年级学生根本就不熟悉的评价这本书名言,这个出示等于落空了,也许我是太想在课堂表现自己的思想了,想把自己读到的东西都呈现出来,而忘记了学生,他们能读懂没有?我不可能在课堂上置办一桌的“满汉全席”让学生去逐一品尝那!所以,以后备课的时候就应该思考我所以呈现的东西学生能不能理解。
2、在教学生字的时候,我不能过高的估计学生能力。还记得有位老师曾经说过,有时候我们要把“果子”挂得低一点,让学生跳一跳就能摘到果子。这样他们才有信心有兴趣学习。而我今天居然敢在根本不熟悉这个班的学生的情况下,去拼音直接出示生字,让学生认读,,结果在这个环节花了很多时间,以至于后来学课文变成了“赶集”。同时在生字词教学中也留给 …… 此处隐藏:1416字,全部文档内容请下载后查看。喜欢就下载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