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美术教案:咏鹅(共20篇)(春天来了大班美术教案)(6)
时间:2025-07-09
时间:2025-07-09
让我们一起先来跳个舞吧。(放音乐《星光恰恰恰》)
二、发声练习
1.前两天,老师出去玩,看到了一群可爱的小动物,于是赶快把它们排了下来,你们想看看吗?
2.播放flash动画课件,看看是什么动物?
3.鹅怎样叫?
4.听音模仿鹅的叫声。
1 3 5 6 ……
三、导入歌曲
1.同学们模仿的真像,看看把谁吸引来了?(出示鹅的头饰)
2.我国古时候有一位诗人,特别喜欢鹅,还为鹅写了一首诗呢,有谁知道这首诗?给大家背背。
3.大家背的真好!
可见你们也喜欢这首古诗,音乐家也喜欢这首古诗,把它编成了歌曲,大家听听吧。
4.读节奏练习(出示节奏歌谱)教师简单地讲解歌曲中出现的四分休止符和反复记号,让学生了解它们在歌曲中的作用。
5.教师有表情地再演唱歌曲。
6.教唱法
根据问题练习
7.老师表演律动《咏鹅》
老师也喜欢这首歌曲,还把它编成了舞蹈,你们想看吗?
好看吗?咱们下节课在学。
8.师生再见。
听琴起立。
听琴坐下。
学生与老师一起做动作
想
观看flash动画课件
鹅
嘎……
一个学生起来背《鹅》,其他学生可以一起背诵。
欣赏歌曲一遍你有什么感受?
学生跟教师一句学唱歌曲。
学生跟教师两句学唱歌曲。
师生接唱
生齐唱
练唱重点部分
在齐唱
带头饰唱,六人一遍。由学生换头饰找给表现好的表演。
设计意图:
让学生感受歌曲的旋律,通过律动感受鹅的音乐形象──悠闲自在。
设计意图:
语文素养的积累,体味古诗文的韵味,与其他学科整合。
设计意图:
1.播放flash动画课件,更加形象地营造了歌曲的意境,让学生“视”“听”结合,全身心地投入到音乐中来。
2.学习歌曲时,采用听唱法,通过反复听赏,使学生获得了音乐美感,让学生在反复体验中获得了对音乐的感受和理解。
设计意图:课后延伸
教学目标:
1、在掌握古诗《咏鹅》的基础上,感受歌曲的优美旋律与浓浓诗意。
2、用动作、绘画等形式表现歌曲的意境。
教学准备:
1、已会念古诗《咏鹅》,初步了解作品大意。
2、人手一盒彩笔,白纸一张。
教学过程:
1、在《杨柳青》乐曲声中进教室。
2、复习歌曲《小蝌蚪》。
(1)唱出歌曲中的三拍子、两拍子节奏。
(2)进行歌表演。
3、欣赏歌曲《咏鹅》。
(1)集体念古诗《泳鹅》。
(2)倾听欣赏歌曲。
(3)讨论歌曲特点:歌曲中有的地方很连贯,有的地方很断顿,就像看到:鹅伸着脖子向天嘎嘎地叫,像唱歌一样。网雪白的身体浮在碧绿的水面上,鲜红的脚掌在清清的水里划着,泛起阵阵波浪。
(4)重复倾听。进一步感受其优美旋律。
(5)边听歌曲,边做即兴动作。
在歌曲录音的反复播放中,幼儿即兴画出歌曲的内容,并在画完后,边看自己的作品边跟随歌曲轻声哼唱,表达教学带来的愉悦。
在教学的开始我放《咏鹅》的歌曲视频,让幼儿观察、欣赏的方式,感知画面的内容,并根据古诗内容进行提问,让幼儿对古诗内容有一定的了解。
在教学的最后环节,可以让幼儿欣赏歌曲《咏鹅》。
教学反思:
本次教学主要目标是让幼儿在学会古诗的基础上进行歌曲的欣赏和演唱。这首《咏鹅》生动的描绘了鹅在水中的美丽姿态,在本次歌曲演唱中可以让幼儿用身体动作加以表现,从而理解曲调,教连贯的进行演唱。这种曲调的歌曲对孩子们来说还是第一次接触。欣赏完一遍歌曲后,许多幼儿发表自己的观点,他们觉得这首歌曲十分好听、很优美、很特别。
但我考虑到让孩子进行演唱还是有一定困难,于是在欣赏这首歌曲时,我请幼儿创编简单的动作,然后根据他们创编的动作进行韵律的编排,让动作与歌词旋律相匹配。
小班《咏鹅》教案
《咏鹅》教案 一、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喜欢古诗,并了解这是一首描写鹅的古诗。 2、帮助幼儿了解鹅的外形特征。 3、鼓励幼儿仔细观察画面,用较完整的语言描述图画, 二、活动准备: 1、幼儿教材、大书、录音机、磁带 2、准备字卡:鹅、掌 三、活动过程: 1、游戏导入《五只猴子荡秋千》 小猴子今天给小朋友请来了一位小客人,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2、出示挂图,请幼儿仔细观察画面内容。 (1)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图画内容。 (2)提问:“画面上有什么?”出示字卡“鹅” (3)提问:“鹅在哪里游?“鹅在水里游”。 (4)提问:“鹅长得什么样子?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并作总结。 3、欣赏动画,学习古诗儿歌《咏鹅》 4、再次欣赏古诗,并认识字卡:掌 5、游戏;《小鹅找脚》 请幼儿将撒在地下的.字卡宝宝按照名字放到相应的篮子中。 6、开汽车: (1)出示大书,教师引导幼儿小手指读。 (2)幼儿独立指读 活动延伸:绘画大白鹅咏鹅 音乐教案
咏鹅教学案例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根据古诗词创作的歌曲《咏鹅》,体味中国古诗词的韵味, …… 此处隐藏:2064字,全部文档内容请下载后查看。喜欢就下载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