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舍(老舍的代表话剧)(5)
时间:2025-07-05
时间:2025-07-05
1937年8月中旬至11月中旬
老舍回齐鲁大学任教,住济南齐鲁大学内常柏路2号,老舍的家属于1938年秋迁离。
1937年11月15日
为奔赴国难,老舍于离开济南的妻小,18日抵达汉口。与何容、老向、赵望云等同住于武昌千户街福音堂冯玉祥的公馆,共同从事宣传抗战的通俗文艺创作。
1938年3月27日
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成立大会于在汉口召开。到会100余人。会议上午在商会大礼堂举行,中午在普海春餐厅聚餐,下午在普海春餐厅继续举行,至5时左右散会。会议通过了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的会章和成立宣言,标志着中国文艺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最终形成。老舍是大会主席团成员和理事选举的监票人。在会上,老舍宣读了他与吴组缃起草的《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宣言》,并即兴赋七律《贺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成立》。会后,老舍当选为理事。同年5月16日老舍在《宇宙风》发表散文《记文协成立大会》详细记录了大会的经过情形。
1938年4月4日
文协第一次理事会于在武昌冯玉祥公馆举行。会议推举了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的15名常务理事并确定了总务部、组织部、研究部、出版部的正副主任。会上,老舍被推为常务理事和总务部主任,从此主持文协工作直至抗战胜利。
1938年7月30日
武汉撤退后,文协迁往重庆。老舍与何容、老向、萧伯青先期乘船离开武汉,于8月14日抵达重庆。与何容同住于青年会。
1938年10月31日
中华全国文艺界培训通俗文艺骨干的学习班通俗文艺讲习会开班,由何容、老向、萧伯青、老舍分别担任音韵、文艺宣传、音乐、技巧的讲授,学员22人。讲义以《通俗文艺五讲》为题于1939年10月出版,收入老舍《通俗文艺的技巧》等5篇文章。老舍为本书撰写了序言。
1939年7月28日至12月8日
作家战地访问团北路慰劳团是文协总会组织的慰劳团,分南北两路奔赴前方劳军,由文协常务理事老舍、王平陵、胡风、姚蓬子等参加。老舍参加的北路慰劳团于1939年7月28日从重庆出发,途经成都、绵阳、剑阁、广元、汉中、宝鸡、西安、潼关、洛阳、南阳、榆林、延安、平凉、兰州等地,路途18500里,12月8日返渝。老舍随北路慰劳团劳军慰民,察访战时国情,在延安曾与毛泽东会面。部分行程见闻写入了长诗《剑北篇》。
1940年夏天
老舍迁居坐落在重庆郊区陈家桥的冯玉祥公馆,创作了长诗《剑北篇》、话剧《张自忠》等。
1941年8月26日至11月10日
老舍在昆明代表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总会对文协云南分会的活动进行了考察和指导,在西南联大进行了总题为《抗战以来文艺发展的情形》的4次讲演,完成了话剧歌舞混合剧《大地龙蛇》的写作,游览了苍山洱海,并与杨今甫、冯友兰、吴晓铃、沈从文等大批作家学者有过亲密交往。后老舍在散文《滇行短记》中对这段经历有详细记载。
1942年4月
老舍移居陈家桥石板场,完成了话剧《归去来兮》等作品。
1943年11月
老舍夫人携子女赴重庆与老舍团聚,全家定居于北碚蔡锷路故居此地。老舍在此居住至1946年2月(老舍夫人并子女至1950年1月)。此间老舍创作完成了长篇小说《火葬》和《四世同堂》的第一、第二部。因小楼鼠患成灾,老舍戏称它为“多鼠斋”。重庆市政府将它按原样辟为“老舍旧居”纪念地,1997年2月3日起正式对外开放。
1944年4月17日
重庆抗战文化界举行老舍创作20周年纪念会。由邵力子、郭沫若、茅盾等29人发起。是日假座百龄餐厅举行纪念茶会,各方面人士300余人到会。是日及前后,《新华日报》《新蜀报》《抗战文艺》《大公报》等报刊均开辟专栏配合这次活动并对4月17日的纪念活动予以充分报道,郭沫若、茅盾、胡风、罗常培等人纷纷撰文对老舍的人格魅力、文学成就,尤其是对抗战文艺的贡献进行了充分的肯定。
1946年3月
应美国国务院之邀,老舍和曹禺于赴美讲学,老舍逗留至1949年11月。此间,老舍在美国各地的讲演中对中国的现代文学等进行了介绍,并对美国的文学、社会现状进行了考察,创作完成了长篇小说《四世同堂》的第三部《饥荒》和长篇小说《鼓书艺人》并协助译者将《四世同堂》《鼓书艺人》等作品译成英文。此外,还曾就《骆驼祥子》的英译和盗印问题对伊文·金进行了诉讼并且胜诉。
1946年3月
老舍与曹禺到美国后被安排在华盛顿来世礼宾馆(Leclie House)休息。
1946年4月起
老舍与曹禺住纽约塔夫脱大饭店。
1946年9月至10月
老舍住萨拉托加·斯普林(Sayatoga Springs)的雅斗(Yaddo),其间经常与史沫特莱会晤。
1949年10月13日
老舍因接到国内文艺界冯乃超、夏衍等的邀请信,启程离开三藩市坐船经由檀香山、日本、菲律宾、香港、朝鲜等地,于12月9日抵达大沽口,回到刚刚成立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此前,老舍也曾接到发自台湾与英国的邀请信。
1949年12月9日
老舍回到刚刚成立的中华人民共和国。
1950年3月
举家迁入廼兹府大街丰盛胡同10号(现为东城区灯市口丰富胡同19号)。这是一座北京旧式四合院,占地约500平方米。老舍在院内栽种了各种花草树木,尤以柿树闻名,因得名“丹柿 …… 此处隐藏:1641字,全部文档内容请下载后查看。喜欢就下载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