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舍(老舍的代表话剧)(3)

时间:2025-07-05

老舍曾获毛主席接见图册

老舍的创作,带有英国狄更斯、康拉德等人的影响,与中国传统的、主要是流行于民间的文艺更有深切的联系。这使他的作品具有大众化、 通俗性、 民族色彩浓厚等特点,从形式到内容都能够雅俗共赏。因此较早地突破了新文学只在学生和知识青年中间流传的狭小圈子,为广泛的读者所喜爱。后来又以真实生动地描绘了现代中国的社会风貌和民情心理,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再加上规范的现代汉语,而受到国外的重视。这些,都扩大了中国现代文学的影响。他取材于北京胡同里小人物的日常生活,和娴熟地运用“京味”十足的文学语言等特点,受到一些后起者的仿效。

老舍生前没有随时将作品结集出版。散佚的篇章为数较多。30、40年代,出现过不少未经作家本人同意的盗版书,内中错误颇多,间或夹杂别人的作品。50年代前半期,作家对有些作品(如《骆驼祥子》、《离婚》),作了修改,形成不同的版本。从70年代末期起,搜集整理老舍作品的工作,引起普遍注意,陆续出版了《老舍诗选》 (1980)、 《老舍小说集外集》 (1982)、 《老舍论创作》 (1980)、 《老舍论剧》 (1981)、《老舍曲艺文选》(1982)以及《老舍文艺评论集》 (1982)等等,所收的大多是散见于报刊的篇什。人民文学出版社于1980年开始编辑出版的《老舍文集》,收录了作家1925至1966年的文学著述,按文学体裁分类和写作年代编次,并且根据初版本或者其他版本作了校勘,加上简单的注释,是迄关于老舍及其作品的评论研究文字,20年代末期开始出现,30年代中期起逐渐增多,到了50至60年代,老舍每有新作问世,都立即引起评论界的广泛讨论。李长之、朱自清、王淑明、赵少侯、叶圣陶、巴人、常风、许杰、以群、田仲济、吴组缃、周扬、焦菊隐、光未然、李健吾、梅阡、张庚、凤子等人,都先后写过评论。从70年代末期开始,报刊发表许多回忆老舍的文章,系统全面的研究也日益开展,除了继续分析评价老舍的代表作品,对于他的创作道路、艺术风格、在文学史上的地位等,都分别作了综合的探讨。国外关于老舍作品的翻译出版和研究,都较活跃。

老舍 - 文学贡献

《老舍集》图册

《老张的哲学》(长篇小说)1928

《赵子曰》(长篇小说)1928

《二马》(长篇小说)1931

《文学概论讲义》(理论)1931

《小坡的生日》(长篇小说)1934

《猫城记》(长篇小说)1933

《离婚》(长篇小说)1933

《老舍幽默诗文集》

《赶集》(短篇小说集)1934

《樱海集》(短篇小说集)19Z9

《蛤藻集》(短篇小说集)1936

《老牛破车》(创作经验)1935

《三团一》(曲艺集)1938

《骆驼样子》(长篇小说)1939,人间;修改本,1955

《火车集》(短篇小说集)1939

《残雾》(话剧)1940

《文博士》(长篇小说,又名《选民》)1940

《张自忠》(话剧)1941

《大地龙蛇》(话剧)1941

《剑北篇》(诗集)1942

《归去来兮》(话剧)1943

《国家至上》(话剧)与宋之的合著,1943

《谁先到了重庆》(话剧)1943

《桃李春风》(话剧,又名《金声玉报》)与赵清阁合著,l943

《贫血集》(短篇小说集)1944

《火葬》(长篇小说)1944

《惶惑》(长篇小说,又名《四世同堂》第1部)1944

《偷生》(长篇小说,又名《四世同堂》第2部

《东海巴山集》(短篇小说集)1946

《微神集》(短篇小说集)1947

《月牙集》(短篇小说集)

《方珍珠》(话剧)1950

《龙须沟》(话剧)1951

《老舍选集》1951

《春华秋实》(话剧)1953

《老舍短篇小说选》1956

《福星集》(散文集)1958

《茶馆》(话剧)1958

《上任》(短篇小说)1958

《四世同堂》(长篇小说,又名《惶惑》、《偷生》、《饥荒》三部曲)上下册

《正红旗下》(长篇小说)

《老舍小说集外集》1982

《老舍文艺评论集》1982

《老舍选集》(1—4卷)1982

老舍 - 与诺贝尔文学奖

老舍图册

舒乙首次披露:1968年老舍曾获诺贝尔文学奖。中国作为文学大国,始终没有人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其原因除了政治偏见以外,还因为中国作家的作品被翻译成外文的太少,在交流上存在着技术上的难题。而老舍当时在中国作家中恰恰是作品被译介最多的,连瑞典文的也有。另外,诺贝尔文学奖评选程序也很复杂,先是由国际著名学者进行提名,被提名者可能有几百人,然后层层筛选,最后剩下5位候选人,再由评选委员秘密投票,得票最多的就是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老舍在1968年被提名,到了最后5名还有他;秘密投票结果,第一名就是老舍。

但是在1968年,中国已经进入了“文革”高峰。各国谣传老舍已经去世,瑞典就派驻华大使去寻访老舍下落,又发动其它国家进行联合调查,中国官方当时对此没有答复(编者注:老舍死于1966年8月24日),瑞典方面断定老舍已经去世。由于诺贝尔奖一般不颁给已故之人,所以评选委员会决定在剩下的4个人中重新进行评选,条件之一,最好是给一个东方人。结果这一年的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成了日本的川端康成。

“文革 …… 此处隐藏:1786字,全部文档内容请下载后查看。喜欢就下载吧 ……

老舍(老舍的代表话剧)(3).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精彩图片

热门精选

大家正在看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限时特价:7 元/份 原价:20元

支付方式:

开通VIP包月会员 特价:29元/月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