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与朱元思书》学案(苏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电子课本)
时间:2025-05-12
时间:2025-05-12
苏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与朱元思书》学案
一、 目标定位
1、 能流利而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争取当堂成诵。体会骈体文的特点,感受文章的音韵美。
2、 疏通文意,理解和掌握重点词句的意思。品味富春江山水的奇丽多姿。感知文章的意境美。
3、 理清文章脉络,学习文章有层次写景的方法,体会文章的结构美。
4、 链接相关背景,体会作品深刻的思想内涵,品味和感悟作者厌弃世俗和寄情山水的思想情绪。
5、 通过对比和迁移,训练学生综合学习和探究的能力。
二、 课前预习
1、 朗读课文两遍,扫清文字障碍。
2、 自读课文,借助注释疏通基本文意,将无法解决的字词写下来,并试着用逐字逐句落实的方法翻译句子。
三、课中探究
1、作者简介
2、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缥碧( ) 急湍( ) 轩邈( ) 泠泠( ) 嘤嘤( )
千转( ) 鸢飞戾天( ) 窥( ) 横柯( )
3、诵读技巧指导
(1)请同学朗读课文,师生点评。
(2)回忆已学过的课文《陋室铭》,和本文比较一下,找出两篇文章文体上的共同点。
(3)听读朗读录音,体会骈体文的特点。(4)听诵读技巧指导 (5)齐读课文。
4、落实字词,疏通文意。
(1)落实字词,疏通文意。
(2)参考译文:风停了,江上的烟雾都消散净尽。天空和远山呈现出相同颜色。(我乘着船)随着江流飘流荡漾,任凭船儿东西漂泊。从富阳县到桐庐县(相距)一百里左右,奇山异水,是天下绝无仅有的。江水全部呈青绿色,(清澈得)千丈深也能见到水底。游鱼和细石可以看得清清楚楚,毫无障碍。(那飞腾的)急流比箭还快,汹涌的波浪猛似奔马。:两岸的高山,都生长着耐寒常绿的树。(高山)凭着(高峻的)形势,奋力直向上耸,仿佛互相竞赛向高处和远处发展;(它们)都在争高,笔直地指向(天空),形成成千成百的山峰。:泉水冲激着石头,发出冷冷的清响;好鸟儿相向和鸣,唱出和谐而动听的声音。(树上的)蝉儿一声接一声不断地叫,(山中的)猿猴也一声一声不住地啼。那些怀着对名利的渴望极力高攀的人,看到这些雄奇的山峰,就会平息热衷于功名利禄之心;那些办理政务的人,看到(幽美的)山谷,也会流连忘返。横斜的树枝在上面遮蔽着,即使在白天,也像黄昏时那样阴暗,稀疏的枝条交相掩映,有时可以见到阳光。
5、思考文章的结构,用适当的词句填空《与朱元思书》篇幅虽短,但也很讲究章法。文章首段以“________________”八字总领全篇,二、三两段分承“______ ” 和“_______ ”两方面,围绕独绝二字展开描摹,脉络分明。写景顺序上先水后山,由近及远,逐层展开,符合“___________ ”的观景习惯,条理清楚。作者写“异水”,依次写了水之色、水之清、水之深、水之急、水之势。由( )转为( ),动静结合,写出了江水的千姿百态;写“奇山”,从( )角度写山之形,从( )角度写山之声,并由此触景生情,发出感慨,展开( ),以抒心志,最后四句( )了日光明暗的林中景致。
6、探究与引申
作者在心中描写了富春江奇异的景色以后,又设想了追名逐利、热衷于官场的人到这里会引发的感受。他的目的是什么?
参考答案要点:对大自然的向往和热爱、大自然对人的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与世俗社会的喧闹繁杂作对比,含蓄的表达对世俗官场的厌弃。
四、对比和迁移
1、用直线将左右两边在意思上有关联的句子连起来。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盖大苏泛赤壁云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猿则百叫无绝。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2、思考下列各题
(1)“从流飘荡,任意东西。”与“盖大苏泛赤壁云”中的哪个字对应?(2)“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一句,与“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在写法上有什么共同点。(3)“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与“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两句在写法上有什么异同。(4)“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与《沁园春 雪》中“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在写法上有什么相同点五、中考链接1.“鸢飞戾天者”与“经纶世务者”分别指什么人?2.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一句写出了江水的清澄宁静,《小石潭记》也有通过“游鱼”描写潭水清澈见底的句子,请默写出其中的一句。3.下列句子的翻译,有误的一项是( )A争高直指,千百成峰:群山竞争着高耸,笔直地向上,形成无数个山峰。B夹岸高山,皆生寒树:夹江两岸的高山上,都生长着耐寒常绿的树木。C泉水激石,泠泠作响:泉水飞溅在山石之上,发出清越的泠泠之声。 …… 此处隐藏:394字,全部文档内容请下载后查看。喜欢就下载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