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鬼藏在细节之中 ——《鸿门宴》研究性学习实录(魔鬼藏在细节之中的句子

时间:2025-07-03

魔鬼藏在细节之中 ——《鸿门宴》研究性学习实录

师:可能在很多人的眼里,霸王是一个饶不过去的人,无论是膜拜,还是诋毁,无论是敬为天人,还是目为下尘,霸王都已经深深融入我们的内心。李清照说:“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毛泽东则说:“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那么,霸王究竟是失败的英雄,还是多情的烈士,是玉碎宫倾的帝王,还是卤莽无知的情人?我们究竟如何看待霸王?我希望通过今天这节课,我们能够逐渐靠近历史的真相,并作出自己的判断。当然事物都是联系的,本质可以通过现象挖掘出来,研究现象也可以预知事物发展。所以,我希望同学们能够抓住蛛丝马迹,合理的思考和判断,争取把自己的观点打造出来。

师:先从标题入手,“鸿门宴”这个词,给你们的感觉是什么?

生1:我感觉到的是惊心动魄,千钧一发。

生2:我的感觉是刀光剑影,剑拔弩张,生死系于一瞬。

师:还有吗?

生3:我的感觉是两方对垒,暗藏杀机,一触即发,一发而不可收。电影、电视上常常见到这个场景,主人摔杯为号,刀斧手一拥而上……

师:同学们说得很好,一下子就帮我们进入了两方对垒、暗藏杀机、刀光剑影、惊心动魄的情境之中。谁先来说说司马迁是如何描述两方对垒的?

生4:感觉司马迁是采用人物对照的方法来描写人物,写作上当然就是对比手法。

师:具体一点,好吗?

生4:比如对垒的双方都呈一一对应关系。主帅方面自然是项羽对刘邦;谋士方面是范增对张良;武士方面是项庄对樊哙;间谍方面是曹无伤对项伯。

师: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哪位来说说?

生5:因为“鸿门宴”本来就是两方对垒,所以,这样对比来写,让我们感受双方的斗智斗勇,人物性格会更加鲜明。

师:说得好,下面我们就从这几个人物出发,穿过历史的烟云和沧桑,去感受鸿门宴的刀光剑影,以及那些硝烟散尽之后的英雄人物。就从樊哙和项庄入手吧。

生6:作者描写樊哙调动了各种写法。先是语言描写,“此迫矣,臣请入,与之同命!”感觉这里的语言十分短促,这既是武人说话干脆利落,更重要的是当时形势的急迫。

师:说得好。记得鲁迅有两句很有名的话,“院子里(文章出自语文轩网站)有两棵树,一棵是枣树,另一棵还是枣树。”如果换成我们,干脆“院子里有两棵枣树”就得了。但味道就出不来。在这里,先生故意借助冗长的笔墨,传达单调、无聊、乏味之感,而这正是先生当时思想苦闷的真实写照。

生6:我记得老师曾经介绍过,《红楼梦》中焦大醉酒骂人的话:“老子和你红刀子进去,白刀子出来。”貌似错用,其实就是借助胡言乱语,巧妙传达焦大的醉态十足。

师:对,汉语的妙处就在这里。请继续!

生6:再是动作描写。“带剑拥盾入军门”“侧其盾以撞”“披帷西向立”“立而饮之”“切而啖之”,这些动作,何等英武!何等豪爽!

生7:还有神态描写,“嗔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寥寥数笔,樊哙就站起来了。

师:这段描写除了和后面的项庄对比之外,作者还要传达给我们一个什么样的樊哙形象?

生7:可以采取对象分析法来看。保护刘邦,急迫之时,愿意“与之同命”,见其“忠”;对阻挡自己的卫士,“侧其盾以撞”,见其“勇”;“嗔目视项王”可见其“威”,也难怪霸王称其为“壮士”;劝说霸王的时候,可见其“智”;为刘邦开遛寻找理由,可见其“识”。我常常感叹,刘邦集团把一个“宰狗”的樊哙点化成了一个智勇双全的武士,刘邦想不赢也难啊!

师:反观项庄则如何?谁来挑战?

生8:樊哙审时度势,是主动参战,而项庄却是被动参战;项庄肩负历史的使命,却不能见机行事,在舞剑的过程中,一再贻误战机,反观樊哙却总能在最适当的时间、适当的地点,说出最适当的话,做出最适当的事。

师:写樊哙仅仅是和项庄对比吗?

生8:不是,可以说,所有人之间都有参照。比如明写樊哙,实写的却是项羽。樊哙不召而入,已属无礼;带剑而入,更是非法;击倒卫士而入,更是无法无天;“嗔目视项王”简直“是可忍孰不可忍”?然而,项羽却称他为壮士,赐予他座位,赏给他酒肉。

师:好的,请坐。同学们觉得项羽的这种做法反常 …… 此处隐藏:928字,全部文档内容请下载后查看。喜欢就下载吧 ……

魔鬼藏在细节之中 ——《鸿门宴》研究性学习实录(魔鬼藏在细节之中的句子.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精彩图片

热门精选

大家正在看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限时特价:7 元/份 原价:20元

支付方式:

开通VIP包月会员 特价:29元/月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