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酒教学实录(春酒名师教学实录)(2)
时间:2025-07-08
时间:2025-07-08
生1:老师!我有一个问题。为什么文中前面写“母亲从不喝酒”,后面却写“母亲两颊红红的”呢?
生2:那时因为母亲高兴才“两颊红红的”。
生3:文中的母亲为什么让小孩子喝酒呢?允许小孩喝酒吗?
生4:因为母亲酿的酒甜,所以允许小孩子只喝一点点。
生5:文中的母亲只让她“舔一舔”,并没有真正的让小孩子喝酒。
生6:因为母亲酿的酒在当时是一种美味,所以我盼着喝春酒。
师:同学们各抒己见,我认为刚才那位同学说的很好,“文中的母亲只让她‘舔一舔’,并没有真正的让小孩子喝酒”她紧紧地抓住了“舔”和“喝”这两个字……希望在课下时继续讨论。大家看书都非常认真,提出的问题也很有价值。我也有一个问题想提出来,大家共同探讨。(点击大屏幕)(问题:如何理解文末一段?作者怀念的仅仅是家乡的春酒吗?)
生1:这一段抒发了作者强烈的思乡之情。
生2:作者怀念家乡的春酒,是为了怀念家乡的人,是为了抒发自己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师:同学们可能还有很多的问题,有兴趣我们课下再多多交流和探讨。
(点评:学生具有较强的问题意识,是因为教师关注了学生的问题意识;师生共同提出研讨的问题,激发了学生的问题意识,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较为充分的体现了师生合作,生生合作的新的学习方式。)
师:琦君以温柔醇厚的情怀,细腻温婉的笔致,构造了一幅幅充满浓浓乡情的生活画卷,畅饮春酒的同时,又为自己斟满了香醇的酒酿,你一定也有许多的思乡作品要急于告诉大家。
生1:我给大家介绍一首余光中的《乡愁》。(背诵乡愁)
生2:我曾经读过司马中原的《乡愁》。
生3:费翔唱的《故乡的云》也是思乡作品。
师:有会唱的吗?请给大家唱上几句。
生:我会唱。(唱故乡的云)
师;刚才同学们介绍了许多的思乡作品。老师也推荐两部作品给大家。(点击大屏幕)琦君的《桂花雨》和《烟愁》。如果在阅读中有什么问题,我们可以交流和探讨。彼此成为书友。好吗?
生:好!
(点评:引导学生积累,引导学生课外阅读,课内课外融合。)
师:读琦君的文章就好象翻阅一本旧相簿,一张张泛了黄的相片都承载着如许沉厚的记忆与怀念;那魂牵梦绕的江南令她愁肠百转,难以忘怀。一杯春酒,醉了母亲,醉了我,醉了无数读者的心,撩惹起我们多少或感伤或甜美的心绪,飞向自己记忆中美好的快乐之乡。
师:这节课就学到这里。下课!同学们再见!
生:老师再见!
点评:看了这节教学实录,我们会感受到一种民主、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充分体现了《课程标准》中所倡导的新的学习方式。“三个维度”的学习目标体现得比较充分。课堂上师生间,生生间平等对话,共同探讨问题,共同品尝这杯浓浓的“春酒”。它醉了上课的师生,也醉了看课的人们。
以上内容来自春酒教学实录。希望能帮助教师朋友们较好地提高课堂教学水平。小编祝大家学习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