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忌讽齐王纳谏实录(邹忌讽齐王纳谏拼音)(2)
时间:2025-05-21
时间:2025-05-21
他还会想些什么呢?
生2:大王也像我一样受蒙蔽了吧?我明天要去给大王进谏。
师:真好!你现在是真正的邹忌了。(生掌声响起)
对于一件生活小事,很多人也许就一笑了之了,但邹忌却抓住这样一件小事,完成了一次极为漂亮的进谏。邹忌是怎样给威王进谏的呢?
生:(自由地读)于是入朝见威王……
师:谁给大家说一说?
生:邹忌把自己的例子告诉威王,并拿齐王的地位同自己做比较。
师:是呀,这样,邹忌与威王进行了三……
生:(齐)三比。
师:(板书“三”),通过“三比”,比出什么来了呢?
生:王之蔽甚矣。
师:由“三思”到“三”,由“悟己之蔽”到“推王之蔽”。(板书:推王之蔽)
如果现在要你背这“三比”,你觉得好背吗?你又准备用什么方法背?
生1:好背。抓住关键词“私”、“畏”、有求”。
生2:还有相同句式“臣之……”“……莫不……王”。
生3:家事和国事是相互对应的,拿“宫妇左右”比“妻”,拿“朝廷之臣”比“妾”,拿“四境之”比“客”。
师:这种说理艺术叫什么?
生齐答:“类比推理”。
师:对,把家事与国事进行类比,以小见大,推己及人,易于对方接受。
自由背诵“进谏”段。一分钟后背诵声音渐小,师检查。
师:没想到这么短的时间大家就背下来了,声音响亮,清晰,由此看出我们是一个素质良好的集体。
(归纳方法:关键词句,扣住差异;写作手法,对应理解;相同句式,反复诵读)
师:凭借着聪明才智、过人胆识,凭借着对国家的热爱和责任感,邹忌成功地说出了心里话,那么威王接受了邹忌的进谏吗?
生:(齐)接受了!
师:何以见得?
生:(齐)王曰:“善!”
师:(重复)王曰
生:(声音渐高)“善!”
师:(板书“善!”),味道还不足,王曰
生:(齐,酣畅淋漓地)“善!”
师:“善”是什么意思?
生:(齐)好!
师:大王说“好”,我们从这一个“好”字可以读出什么呢?
生1:大王认为邹忌说得很对,很好!
生2:大王觉得有这样的贤君提出这么好的意见,他很惊喜。
生3:大王觉得自己是一国之君,他要维护自己的尊严,所以只用一个“善”字表达他的思想。
生4:从这一个“善”字,我们可以读出大王纳谏的决心。
生:大王是说:“好吧,就按你说的办吧!”
师:是呀,每一个汉字独一无二的形象都饱含了古人多么丰富的思想。于是,邹忌进谏成功,虚怀若谷的威王为了更好地纳谏,实施了一系列得力的措施,那就是三……
生:(齐)三赏。
师:对(板书:三赏)。于是群臣进谏。结果如何呢?
生:(齐)令初下……;数月之后……;期年之后……。
师:如果我们再用“三”来总结的话,那应该是……
生:三变。
师:(板书:三变),威王纳谏最终效果巨大啊,文中怎么说的呢?
生:(齐)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师:还有吗?
生:(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师:正是因为有了邹忌这样的贤臣,也正因为威王的善于纳谏,齐国成为了战国七雄中最强盛的国家。好一个关于进谏的邹忌,好一个善于纳谏的齐王!那么,最后一句应该怎么读呢?
生:由衷的赞赏。
生大声齐读。
师:至此,我们不仅读懂了邹忌进谏的全过程,还领略了古代谋臣策士高超的说话艺术与睿智,见识了古代贤君的大度。 现在,请大家试着用刚才的办法背诵“纳谏”的段落。
生背诵,三分钟后声音渐小。师检查。
师:听大家的背诵是一种享受,你们不仅背出了故事,还背出了情。这节课我们学会了两种背诵的方法:理解记忆,联想记忆法。希望同学们能够学以致用。
师: 学习了本文,在邹忌的讽谏,齐王的纳谏,最终齐国的盛世中,你得到了怎样的启示?
生1:给别人提意见要像邹忌一样委婉。
生2:说话讲究技巧是很重要的。
师:还有“良药蜜口利于病,忠言顺耳利于听”吧。
师小结:在日常生活中,总会有一些人们不便,语境不允许直说的话题,这时就需要我们把“词锋”隐遁,把“棱角”磨圆,软化自己的话,便于听者接受,曲径通幽地达到自己的目的。
结语: 同学们,古诗文是我国文化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而积累背诵经典的古诗文不仅能提高我们的记忆力和理解能力,还能提高我们的语文素养,使我们获得美的享受。“腹有诗书气自华”,希望同学们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与圣贤为友,与经典同行!把我国悠久的传统文化发扬广大!
以上内容来自邹忌讽齐王纳谏实录。希望能帮助教师朋友们较好地提高课堂教学水平。小编祝大家学习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