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常识竞赛50题答案
时间:2025-05-10
时间:2025-05-10
“国学”一词,古已有之。“国学”是指以儒学为主体的中华传统文化与学术。了解一定的国学常识,对于我们提高语文素养有一定的帮助,下面是语文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国学常识竞赛50题答案,一起来看看吧!
国学常识竞赛50题答案由语文网小编整理,仅供参考:
1、元太祖铁木真是蒙古草原上的英雄,他被人们尊称为“成吉思汗”,“汗”的意思是大王,那么“成吉思汗”的意思是:(B)
A、 天空 B 、大海 C、草原 D 、高山
2、“塞翁失马”这一典故出自:(A)
A、《淮南子》 B 、《庄子》
3、中国古代最大的一部百科全书是:(A)
A、《永乐大典》 B、《四库全书》
4、太极拳讲究“以柔克刚,以静制动,以弱胜强”这和下面哪位思想家的观点不谋而合?(A)
A、老子 B 、孟子 C、荀子 D、孔子
5、“洛阳纸贵”比喻作品风行一时,广为流传,这个成语与以下哪部著作有关?(A)
A、左思的《三都赋》 B、司马相如的《长六赋》
C 、班固的《两都赋》 D 、张衡的《二京赋》
6、“红娘”今指代为爱情牵线搭桥的人,请问她最早出现在哪部文学作品中?(A)
A、 元稹的《莺莺传》 B、王实甫的《西厢记》
7、《三国演义》中的“三英战吕布”的“三英”指的是:(B)
A、赵云,张飞,关羽 B、刘备,关羽,张飞
8、我们常用“社稷”来指代国家,其中“社”字代表的是:(A)
A、 土地之神 B 、五谷之神
9、我国古代的文人雅士都喜欢研墨挥毫,请问下面哪种是正确的研磨方法?(B)
A、 先快后慢 B、先慢后快
10、唐代边塞诗人王昌龄的“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中的“飞将”指的是谁?(D)
A、张飞 B、关羽 C、卫青 D 、 李广
1 1、下列民间爱情故事起源年代最早的是:(B)
A、《白蛇传》 B、《梁山仙与祝英台》 C、《唐伯虎点秋香》
1 、度量衡是我国古代使用的计量单位,其中“衡”是指的哪个方面的标准?(D)
A、 长度 B 、面积 C、体积 D、重量
1 3、木版年画发源于四大名镇中的哪个名镇?(C)
A、汉口镇 、景德镇 、朱仙镇 、佛山镇
1 4、下列哪部著作的成书时间最长?(A)
A、《徐霞客游记》 B、《说文解字》 C 、《天工开物》 D 、《梦溪笔谈》
1 5、“疱丁解牛”形容做事得心应手,“疱丁”指的是什么?(B)
A、一个年轻力壮的厨师 B、一个名叫“丁”的厨师
1 6、“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出自:(A)
A、《长歌行》 B 、《短歌行》
1 7、下列哪个成语和“道听途说”词意更接近?(B)
A、空穴来风 B 、三人成虎
1 8、《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是家喻户晓的文学家,“雪芹”是他的:(C)
A、名 B 、字 C、号
1 9、下面哪句话是孔子说的?(A)
A、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B、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2 0、在古代,人们将乐器分为“丝”、“竹”,分别指弹弦乐器和吹奏乐器,其中哪个是指吹奏乐器?(B)
A、丝 B、竹
2 1、“在天愿做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这句诗描写的是谁的爱情故事?(B)
A、牛郎和织女 B、唐明皇和杨贵妃
2 2、“信言不美,美言不信”体现出:(B)
A、怀疑精神 B、辩证法思想
2 3、中国人常说“五福临门”,下面哪一项是属于“五福”的?(A)
A、品德高尚 B、子孙成群
2 4、“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是谁的名句?(B)
A、李白 B、杜甫
2 5、“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是谁咏赞项羽的名句?(B)
A、辛弃疾 B、李清照
2 6、为了孩子的学习环境而三迁居的是哪个历史故事?(A)
A、 孟母教子 B、举案齐眉 C、 岳母刺字
2 7、陛下是古时对君王的尊称,其中“陛”的意思是:(A)
A、 宫殿的台阶 B、天的别称 三玉玺
2 8、下面哪个剧种被称为“中国百戏之师”?(C)
A、京剧 B、黄梅戏 C、昆曲 D、越剧
2 9、我国现在存最早的兵书是:(A)
A、《孙子兵法》 B、《孙膑兵法》
3 0、唐诗“东边日出西边雨”的下一句是:(A)
A、 道是无晴还有晴 二B、也无风雨也无晴
31、“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是谁的词句?(B)
A、岳飞 B、辛弃疾
32、“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是杜甫的名句,诗人登上了哪座山发出了这样的感慨?(B)
A、黄山 B、泰山
33、《齐民要术》是关于:(B)
A、君主如何统治国家的著作 B、农业生产和农事活动的著作
34、孔子为什么“三月不知肉滋味”?(B)
A、读到一本好书 B、听到一段好乐曲
35、“桃李满天下”的“桃李“指什么?(B)
A、朋友 B、学生
36、《康熙字典》成书于哪个朝代?(B)
A、秦朝 B、清朝
37、风筝最初是用来做什么的?(A) …… 此处隐藏:698字,全部文档内容请下载后查看。喜欢就下载吧 ……
上一篇:浅谈语文教材中的“美育”
下一篇:晋武帝的那些荒唐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