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命题与思维能力的培养(命题作文的审题与构思技巧)
时间:2025-05-26
时间:2025-05-26
命题作文是我国写作教学中传统使用的一种训练方法。一道好的作文题,对于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发展学生思维,提高写作能力,将会产生积极效应。反之,就会挫伤他们写作的积极性,并产生消极厌恶、恐惧懒 惰的心理,从而会降低作文教学的质量。
为进一步搞好作文命题,笔者在不断学习和借鉴诸多优秀教师经验的基础上,着重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了一 些尝试,取得较为明显的效果。
一、命题要充分调动学生写作的积极性
目前,有相当一部分作文命题从小学一直写到高中。如《我的××》《×假见闻》《记一件有意义的事》 等题目,均在学生的习作中反复出现过。有人认为,这些命题学生有生活可写,有话可说,有情可抒。看起来 似乎是对的,但学生有生活的题材,不一定就产生浓厚的写作兴趣。像《记一件有意义的事》,学生不知写过 多少遍了,听起来就厌烦。所以在写作时总是老一套,信手拈来,不加思索。内容不是捡钱包,就是在车上给 老人让座;不是扶盲人过马路,就是帮有病同学在医院补课。更使人不解的是有时全班竟有十余位同学写捡钱 包和扶盲人过马路的,那么试想现实生活中又有多少丢钱包者和有多少盲人过马路呢?真让人哭笑不得。造成 这种现象的原因,就是因为命题不周所致。其实学生的生活天地是广阔的,他们所接触到的不仅仅是文中出现 的这些东西。“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孔子语)这就说明求知的积极性有三个层次:即 乐之为上,好之次之,知之最次。没有强烈的求知欲,是不可能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和完成任务的自觉性的 ,因此,命题作文,首先要使学生的大脑处于兴奋状态,各种有关器官处于最活跃状态,只有这时,他才有可 能把自己的智慧、情感形之于笔端。
1.命题力求“新”
所谓“新”就是新颖、新鲜。只有“新”的东西才能激起学生的兴趣。那么,怎样使命题“新”起来呢? 一是旧题新作,改造完善。如《我的老师》这个题目,我们将它改为《我班来了一位新老师》。这一下学生感 到非常新鲜、亲切,产生了极大的写作兴趣,将这位“新”老师的言谈举止、兴趣爱好、着装打扮、品格修养 、职业道德、敬业精神等写得淋漓尽致,跃然纸上。二是开拓新的写作领域。改革开放,新事物如雨后春笋, 层出不尽。我们让学生写《家乡的变化》《爸爸上电大》《妈妈下岗以后》《一则广告给我的启示》《“下海 ”的诱惑——从一个中学生辍学经商谈起》等。引导学生留心观察,写出新意。如《真没想到》这个题目,有 位同学这样写道:真没想到,一向门庭冷落的这个家,自爸爸上午被任命为公司总经理,晚上就有人大包小包 往家送东西,还恭谦地说:“一点小意思,请笑纳(临走时,爸爸一一谢绝退还)。”后来的日子也就可想而 知了,还没等吃过晚饭,就有人来敲门,其中有让爸爸美言提拔的;有哭着要升工资的;有闹着分房子的;有 为其子女分配工作的;有缠着让爸爸调动工作的;……他们各自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就是我这个平时在别人眼 里根本引不起注意的小人物,顿时成了来者议论的话题,夸我脑子灵,长得漂亮,有福气,将来定会有出息, 还要为我举办生日晚会……屋子里灯光通明,烟雾缭绕,说笑不止,他们非到子夜时分,是不肯离去的。唉, 谁来理解我无法学习,难以入眠的酸楚呢?爸爸呀,你的品格我是了解的,但你当总经理后给这个家造成的损 失以及发生的一幕幕情景,我真没想到……这样的题目,不仅丰富了写作的内容,而且使他们在写作过程中进 一步认识了社会,认识了社会中各种不同的人,受到了一次深刻的思想教育。
2.命题力求“美”
所谓“美”,就是要讲求语言的艺术,精心设计,反复推敲,使学生一看到题目,就受到一种美的享受和 教育、美的艺术熏陶,从而产生一种推动力。如运用对比方法,将两个矛盾的概念组成命题:如《一位年轻的 老教师》;用比喻的修辞方法命题:如《她用爱的雨露浇灌花朵》;用名言、警句、典故命题:如《不到长城 非好汉》《一枝红杏出墙来》《锲而不舍、金石可镂》;用假设语命题:如《如果我是一位白衣天使》;用疑 问句命题:如《小雨,你要告诉人们什么?》。这些题目都使学生感到兴味,能激起他们思想的浪花,开启他 们感情的闸门。
3.命题力求“活”
所谓“活”就是灵活。这类题目范围较广。如《思念》《变化》《春天》《偶像》《生活》《理想》等。 “思念”既可写对祖父母、父母、老师、同学等的思念,也可写对童年生活的思念;“变化”既可写家乡、城 市、学校、班级等的变化,也可写一位后进生的变化等;“春天”既可写美丽迷人的大自然,也可写社会主义 的“春天”;“偶像”既可写你所崇敬的普通劳动者、科学家、英模人物,也可写为国争光的体育、电影名星 等;“生活”既可 …… 此处隐藏:1356字,全部文档内容请下载后查看。喜欢就下载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