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文言文古诗文复习:七年级(初中语文文言文篇目)(3)
时间:2025-07-06
时间:2025-07-06
4、提示:一要点出特点,二要写出具体的句子或词语并作适当分析。
(自制:对天空中的小鸟进行了形象的拟人化描写
用“早”来形容黄莺,体现了白居易对这些充满生机的小生命的由衷的喜爱:树上的黄莺一大早就忙着抢占最先见到阳光的“暖树”,生怕一会儿就会赶不上了。一个“争”字,让人感到春光的难得与宝贵。而不知是谁家檐下的燕子,此时也正忙个不停地衔泥做窝,用一个“啄”字,来描写燕子那忙碌而兴奋的神情,似乎把小燕子也写活了。这两句着意描绘出莺莺燕燕的动态,从而使得全诗洋溢着春的活力与生机。)
5、钱塘湖初春 在湖边骑马春行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这是一篇抒情作品,仅用28字就生动地表现出一个长期漂泊他乡的游子的悲哀。七百多年来,人们说起“乡愁”就会想到这篇作品,因为它极其出色地运用了景物烘托的写法,将抒情主人公置于特定的氛围中,使主观意绪和客观环境达到了高度的统一。
这篇作品在布局上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前三行全是写景,没有提到抒情主人公,但每一个景物细节都意味着他的存在──“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是他眼中所见;“古道”是他的经行地;“瘦马”是他所骑;而“西风”正吹在他身上。把这些细节联结在一起,就会出现这样一个境界:一个秋日的黄昏,荒凉的古道上,西风劲吹,落叶纷飞;道旁,缠着枯藤的老树上,鸦雀已经回巢,不时地啼叫几声;不远处,在小桥流水近旁的稀疏村舍里,人们正在准备着晚餐,炊烟缕缕。这时,一个人牵着一匹瘦马独自缓缓行进在古道上。看来,这是个异乡人,他将投宿何方呢?在作了这样的铺垫之后,作者才形象地揭示了作品的主题:异乡人望了一眼即将西沉的夕阳,不禁叹道:“断肠人在天涯。”由此可以看出他的乡愁何等浓重。
古人说:“凡景语,皆情语。”这篇作品除最后一句外,全都是景语,而字字都是扣着“情”来写的,这就是它艺术上的动人处。
1、小令中“枯藤”、“昏鸦”、“西风”、“瘦马”、“夕阳”等词语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景象?
2、这首小令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3、对这首小令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
A “枯藤老树昏鸦”渲染了一种暗淡凄凉的气氛,暮鸦归巢,使游子动了思乡之情。
B “小桥流水人家”描写了诗人记忆中的故乡的幽美、恬静的景象,而今身在异乡,越发感到孤独。
C “古道西风瘦马”一句描写了伫立于寒风之中诗人孤独、寂寥的形象。由马的“瘦”可以联想到诗人的疲惫、困乏。
D “断肠人在天涯”一句直接抒发了诗人的感受,在前几句“景”的渲染下,诗人的思乡之情得到了充分的表现。
1、深秋晚景图 2、游人孤寂悲苦的心情 3、B
浣溪沙 晏殊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晏殊一生著作颇丰,是宋代婉约派著名词人之一,其词作品在当时颇负盛名。他的词以抒写闲情雅致著称,作品沿袭了晚唐、五代词柔靡哀婉的遗风,多抒写酒足饭饱之后的娱宾谴兴和描写男女相思、离情别绪之主题。王灼在《碧鸡漫志》中称其为:“晏元献公长短句,风流蕴籍,一时莫及。而温润秀洁,亦其无比。”此话比较准确地概括了晏殊词作品的风格特色。上面这首词作品就是他的代表作之一。
这是一首抒发闲愁的词。由于晏殊少年得志,生于承平之时,仕至宰相,政事之外,过着“喜宾客,未尝一日不宴饮”的生活,征歌逐舞,以诗酒消遣。这样的地位、生活、思想感情,所以决定了他的诗词作品如珠似玉,温润秀洁,字里行间只有些许淡淡的闲愁。上面这首词作品所抒发的即是悼惜残春之感。
这首词主要写作者新词对酒的优雅闲适生活和对暮春残景的叹惋惆怅,抒发了春光易逝,人生易老,富贵难久的“闲愁”,表现了作者生活的优裕和精神生活的寂寞空虚,典型地反映了北宋前期达官显贵们的精神状态。
词的上阕主要写持酒听新词,意兴无穷,但是突然记起去年也是此时、此地、此情、此景,一样的天气,一样的亭台,一样的“一曲新词酒一杯”,此时感到光阴的流逝,不可追回,虽有富贵,犹有不足,因而未免深深叹息。
现在让我们分句来细读,先读上阕的首句“一曲新词酒一杯”,这句词让我记起白居易的一首诗,“花枝缺处青楼开,艳歌一曲酒一杯”(《长安道》),晏殊在自己这首词中是化用白居易这首诗之意,以诗酒作自我排遣。再读下面二句“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这二句是说景物依旧,季节、园子、亭台均与去年相同,但过去的一切,都像夕阳西下,一去不复返。作者的言外之意是说,人已经不是去年的人了,虽然景物没有变 …… 此处隐藏:1196字,全部文档内容请下载后查看。喜欢就下载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