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8课《古代神话六则》教案指导(长春版七年级语文教材(5)
时间:2025-05-24
时间:2025-05-24
《山海经》中的神话多姿多彩,奇异瑰丽,诸多神话充满英雄主义精神,展示着一种原始厚重的悲剧美和崇高美,其中可称为经典的有《精卫填海》《夸父逐日》《鲧禹治水》《刑天舞 干戚》等。
2.《淮南子》
又名“鸿烈”“淮南鸿烈”,鸿,广大也,烈,光明也,意即包含了光明宏大之理,二十一卷,西汉皇室贵族淮南王刘安招致宾客,在其主持下编著。成书年代大约在景、武之间。刘安,汉高祖刘邦少子淮南厉王刘长之子,刘长死后,袭父爵为淮南王。此书为汉初黄老学派著作,《汉书?艺文志》列为杂家,载《淮南子》内21篇,外33篇,今只流传内21篇。全书博奥深宏,融道家﹑阴阳家﹑墨家﹑法家﹑儒家思想于一体,但主要是发挥先秦道家思想,是汉代学者对汉以前古代文化一次最大规模的汇集与融合。《淮南子》之通篇主题为“道”,既讲自然之道,也讲治世之道,提出了“漠然无为而无不为”“漠然无治而无不治”的政治理想。在最后一篇《要略》中,概括全书以阐明宗旨,“言道”与“言事”,即掌握自然界的规律与考究社会历史变化规律,此外,还综述了各家思想及其产生的历史背景和思想渊源,具有很高的价值。
《淮南子》具有重要的文史价值。其博奥深宏的内容中蕴涵着丰富的哲学、史学、文学等各个领域的思想文化资源。
3.关于精卫的命名
精卫是以它叫的声音命名的。
精卫,精卫……确像海鸟的叫声。
4.发鸠山
发鸠山,位于山西长子县城西25公里处,海拔1646.8米,由三座主峰组成,奇峭的山峰逐次排列,像三尊傲立苍穹的巨人。方山峰是发鸠山的主峰,它比海拔1524米的泰山最高峰还高出120米。峰峦叠起,怪石峥嵘,云涛雾海,景色奇特。峰顶是一块面积不大的平地,古人曾在这里修筑庙宇。主峰稍南有一无风台,这里任何时候都无一丝一缕的风息。偏南依岩筑室,为寺僧禅室,称“起云洞”,洞口有石山,云气冉冉。发鸠山东山脚下有清泉,是浊漳河主要源头。古时源头建有“泉神庙”,后改为灵湫庙,传说是神农炎帝为纪念其女儿女娃所建。庙宇宏大,造型别致。庙的周围有摩天塔、上天梯、通天桥、南天门、八角琉璃景、四星池等建筑。
据当地传精卫填海的发鸠山与共工怒触之“不周山”,都指的是山西长子县这座发鸠山。当地民间还有一个传说:很久前,发鸠山周围是一片汪洋大海,女娃之母一日去海边洗衣,不幸落水而亡,女娃为报母仇,发誓要填平大海,于是变为精卫鸟,衔石填海,所以发鸠山上的石头全是小碎石,因女娃未找婆家嫁人,所以葬她的坟称为黄姑坟。这坟现在还有,定是后人意会出来的。
5.东海
传说中的东海,很可能指现在的上党盆地,在远古时期,长子县、长治市一带是一片汪洋。
三、参考译文
1.《盘古开天地》
天地像鸡蛋一样清浊不分,盘古在其中孕育。一万八千年过去,天地初分,清而轻的上升成为天空,浊而重的下降成为大地。盘古在天地之间,每天都有很多变化,他的智慧超过天,他的能力超过地。天每天升高一丈,地每天增厚一丈,盘古每天长高一丈。这样过去了一万八千年,天 已极高远了,地已极深厚了,盘古的身子长得极长了。这以后才有了三皇。最早出生的盘古,临死化身。他的气化为风云,声化为霹雳,左眼化为太阳,右眼化为月亮,手足和身躯化为大地四方的边际和五方的高山,血液化为江河,筋脉化为河川道路,肌肉化为田地,须发化为星辰,汗毛化为草木,精髓化为珠玉,汗水化为甘霖,身上的各种虫子,被风感化,变为黎民。
2.《女娲补天》
远古的时候,四极坍塌,九州崩裂,天不能全部覆盖大地,地不能完全承载万物,大火蔓延燃烧不熄,洪水泛滥浩浩不止,猛兽吞食善良之民,鸷鸟攫取老弱之人。 于是女娲炼五色石来修补苍天,斩断鳌足来支撑四极,杀死黑龙来拯救冀州,堆积芦灰来阻止洪水。苍天被补好,四极被立正,淫水干涸了,冀州安定了,猛兽被杀死,人民得以生存。
3.《精卫填海》
发鸠山,山上多生柘树。有一种鸟,它的样子像乌鸦,头上有花纹,白嘴、红足,名叫精卫,它的叫声是叫自己。这是炎帝的小女儿,名叫女娃,女娃到东海游玩,不料淹死而回不来了,所以变成了精卫鸟,它经常衔着西山上的树枝和石头,想要填东海。
4.《刑天舞干戚》
刑天和天帝争夺神位,天帝砍掉了他的头,把头埋在常羊山中。刑天就用乳头做眼睛,用肚脐做口,拿着盾和斧继续同天帝争斗。
5.《夸父逐日》
夸父同太阳赛跑,跑到接近太阳的时候,口中干渴,想要喝水,便到黄河和渭河中喝水,两条河的水都被他喝干,仍然不能解渴,又想到北方去喝大泽的水。还没到大泽,就在半路上渴死了。死之前丢掉了手中的拐杖,化做一片桃林。(据说就是夸父山北面方圆三百里的桃林。)
6.《鲧禹治水》
洪水滔天,淹了天下。鲧偷了天帝的息壤(传说这是一种能够生长不息的土),用它去填塞洪水,不等天帝下命令。天帝知道后大怒,命 …… 此处隐藏:137字,全部文档内容请下载后查看。喜欢就下载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