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伟大的悲剧》教学设计1(伟大的悲剧内容概括)
时间:2025-05-12
时间:2025-05-12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理解、积累“癫狂、销蚀、毛骨悚然、怏怏不乐、语无伦次”等词语。
2、理清故事情节,体会“伟大的悲剧”的深刻含义。
能力目标
1、快速阅读,并用简练的语言概括内容要点。
2、品味文中有着强烈抒情色彩、意味深长的语句,把握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3、体味探险悲剧中所包含的人类精神。
德育目标:
鉴赏作品中撼人心魄的悲壮美,激发探索自然奥秘的兴趣,培养团结协作、勇于牺牲的精神。
【教学重点】
1、通过默读、重点朗读,体味关键语句,认识人类挑战自我,实现生命价值的伟大。
2、理解斯科特一行探险的意义及作者所表达的颂扬之情。
【教学难点】
1.联系语境,理解关键语句的含义。
2.体会作者的写作意旨。
【教学方法】
1、诵读法。本文是传记《夺取南极的斗争》的节选。文学色彩浓厚,字里行间渗透了作者强烈的主观情感。引导学生快速阅读,抓住典型事件和人物,把握课文的内容要点,并有感情地复述故事。
2、讨论探究法。以较深层次的问题作为切入点,以四人学习小组展开讨论交流,集思广益,在合作探究中提高理解和概括能力。
【教具准备】
多媒体CAI课件、投影仪、录音机及示范朗读带。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速读感知文意,理清故事情节,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步骤〗
一、导语设计
设计一:
同学们,千百年来,人类在探索未知领域的征途中留下了许多可歌可泣的事迹。为实现第一个站在地球最南端的脊梁上的梦想,英国探险家斯科特──一位失败的英雄在同厄运的搏斗中悲壮覆没,永眠在茫茫冰雪之中。奥地利作家茨威格饱含感情地用文学的笔法,记录了这一撼人心魄的历史事件。今天,我们一起走进传记节选《伟大的悲剧》,去感受定格在历史长河中这悲壮的一幕。
设计二:
(多媒体展示人类南极探险的图片资料)
同学们,设立南极南纬90°的科学实验站名为阿蒙森──斯科特站,这是为纪念人类历史上最早到达南极点的两名科学探险家:挪威人阿蒙森和英国人斯科特。但隐藏在这历史事件背后的故事却是那样撼人心魄,今天,让我们在奥地利作家茨威格的引领下走进故事,走进历史,去接受心灵的洗礼。(板书文题、作者)
二、资料助读
多媒体显示:
茨威格(1881~1942),奥地利作家。出身于维也纳一个富裕的犹太工厂主家庭。青年时代在维也纳和柏林攻读哲学和文学。1904年后任《新自由报》编辑。后去西欧、北非、印度、美洲等地游历。在法国结识魏尔哈伦、罗曼·罗兰、罗丹等人,受到他们的影响。第一次世界大战前从事外国文学(主
要是诗歌)的翻译工作。战争爆发后,发表了反战剧本《耶雷米亚》,在瑞士与罗曼·罗兰等人一起从事反战活动,成为著名的和平主义者。1919年后长期隐居在萨尔茨堡,埋头写作。1928年应邀赴苏联,与高尔基结识。1938年流亡英国,并加入英国国籍。1941年到达巴西。1942年2月23日与妻子一起在里约热内卢附近的佩特罗波利斯自杀。茨威斯的主要成就在传记文学和小说创作方面。茨威格一身正气,怀着良知,为人世间的苦难,写下了无数充满同情、动人心魄的壮丽篇章。是20世纪最受欢迎的德语作家之一。他一生追求的理想是人道主义和精神自由。出于人道主义的立场,赞美人与人之间的同情、仁爱和宽恕,厌恶资产阶级的尔虞我诈、虚伪和冷酷。
三、诵读感知,把握文意
1、学生轻声诵读全文,初步感知故事情节。要求标示段序并结合注释疏解疑难字词。
多媒体显示:
1、注音。
拽(zhuài) 癫狂(diān) 吞噬(shì)
毛骨悚(sǒng)然 泱泱(yāng) 毋(wù)宁
羸(léi)弱 告罄(qìng) 遗孀(shuāng)
2、释义。
吞噬:吞食。
销蚀:消损腐蚀。
厄运:困苦的遭遇;不幸的命运。
毛骨悚然:形容十分恐惧。悚然,恐惧的样子。
怏怏不乐:形容不满意或不高兴的神情。
语无伦次:话讲得很乱,没有条理。
风餐露宿:形容旅途或野外生活的艰苦。
姗姗来迟:形容来得很晚。
2、学生快速默读,理清故事情节。
思考:⑴ 本文写了什么内容?哪些情节最让你激动难忘?坦言你的阅读感受。
⑵ 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指名学生回答,教师点拨,明确:
⑴ 本文节选了传记中斯科特一行从南极绝望而归以至悲壮覆灭的部分。梗概:斯科特探险队一行五人精疲力竭却又满怀希望奔向南极点,却悲哀地发现已有人捷足先登,只好垂头丧气地踏上归途。途中遭遇恶劣气候,与严寒风雪进行了惨烈的搏斗后,最后悲壮地死去。
< …… 此处隐藏:1216字,全部文档内容请下载后查看。喜欢就下载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