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岛余生》教学设计(荒岛余生选自什么小说)(2)
时间:2025-07-08
时间:2025-07-08
二、阅读·理解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1989年发生在美国杉山矶一带的大地震,在不到4分钟的时间里,使30万人受到伤害。在混乱的废墟中,一个年轻的父亲安顿好受伤的妻子,便冲向他7岁的儿子上学的学校。他眼前,那个昔日充满孩子们欢笑的漂亮的三层教室楼,已经变成了一片废墟。他顿时感到眼前一片漆黑,大喊:“阿曼达,我的儿子!”跪在地上大哭了一阵后,他猛地想起自己常对儿子说的一句话:“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他坚定地站起身,向那片废墟走去。他知道儿子的教室在一层左后角处,他疾步走到那里,开始动手。在他清理挖掘时,不断有孩子的父母急匆匆地赶来,哭喊过后,他们绝望地离开了。有些人来拉住这位父亲说:“太晚了,他们已经死了。”这位父亲双眼直直地看着这些好心人,问道:“谁愿意来帮助我?”没人给他肯定的回答,他便埋头挖着。救火队长挡住他:“太危险了,随时可能起火爆炸,请你离开。”这位父亲问:“你是不是来帮助我?”警察走过来:“我很难过,难以控制自己,可这样不但不利于你自己,对他人也有危险,马上回家去吧。”“你是不是来帮助我?”人们都摇头叹息着走开了,都认为这位父亲因失去孩子而精神失常了。
这位父亲心中只有一个念头:“儿子在等着我。”他挖了8个小时、12个小时、24个小时、36个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浑身上下破烂不堪,到处是血迹。到第38个小时,他突然听到底下传出孩子的声音:“爸爸,是你吗?”
是儿子的声音!父亲大喊:“阿曼达,我的儿子!”“爸爸,真的是你吗?”“是我,是爸爸,我的儿子。”“我告诉同学们不要害怕,说只要我爸爸活着就一定来救我,也就能救出大家。因为你说过不论发生什么,你总会和我在一起!”“你现在怎么样?”“有几个孩子活着?”“我们这里有14个同学,都活着,我们都在教室的墙角,房顶塌下来架了个三角形,我们没被砸着。”父亲大声向四周呼喊:“这里有14个孩子,都活着!快来人!”过路的几个人赶紧上前帮忙。50分钟后,有一个安全的小出口开辟了出来。父亲声音颤抖地说:“出来吧!阿曼达!。”“不,爸爸。先让别的同学出去吧!我知道你会跟我在一起,我不怕。不论发生什么,我知道你总会跟我在一起。”
这对了不起的父子在经历了巨大的磨难后,无比幸福地紧紧地拥抱在一起。
1、文中写“他挖了8个小时、12个小时、24个小时、36个小时”,为什么不直接写“他挖了38个小时”?
2、文中反复出现“谁愿意来帮助我?”“你是不是来帮助我?”用意是什么?
3、文章在写父亲挖掘时,为什么要写其他的父母和劝阻他的人?
4、你认为文章主要写什么?结尾处写儿子让别的同学先出去和文章的主题有什么关系?
三、拓展延伸
课外阅读《鲁宾孙漂流记》和《世界名著历险故事大观》,摘录其中的名言警句。
〖参考答案〗
一、基础·积累·运用
略。
二、阅读·理解
1、刻画出这位父亲的坚持不懈和强烈的父爱。
2、强调父亲为了救出儿子决不放弃的信念。
3、反衬父亲的坚定信念和强烈的爱。
4、文章主要表现父子之间深厚的、无私的爱。结尾处的描写使文章的主题得到了升华。
【资料链接】
1、笛福和《鲁宾孙漂流记》:
笛福(约1660~1731)
英国作家,十八世纪英国现实主义小说的奠基人。生于商人家庭,早年经商,1692年破产后,从事写作。早年以写政论和讽刺诗著称,反对封建专制,主张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1719年发表第一部长篇小说《鲁滨孙漂流记》,同年又写了续篇。1712年,英国航海家渥地士•罗吉斯的《环球巡航记》披露一件奇闻:一个水手被抛在距智利海岸五百海里的荒岛上,孑然一身,竟能生活了四年多。这件奇闻就成为笛福写作《鲁滨孙漂流记》的题材来源。晚年开始发表海上冒险小说、流浪汉小说和历史小说。代表作《鲁滨孙漂流记》反映了资产阶级上升时期要求“个性自由”,发挥个人才智,勇于冒险的精神。其他小说有《辛格尔顿船长》《摩尔•弗兰德斯》等。
《鲁宾孙漂流记》
《鲁宾孙漂流记》是长篇小说,作于1719年。主人公鲁滨孙因乘船遭遇风暴失事,漂流到孤岛,独自在那里生活了二十多年,历尽艰难困苦,不但供给了自己日用所需,而且经营了一片肥美的土地。鲁滨孙是他那个时代的创业者。作者借此歌颂了处在上升时期的资产阶级个人奋斗精神。小说情节生动,细节逼真,描写细致,语言流畅,富于深刻的哲学和社会意义。作者继此又写了第二部和第三部。第二部写鲁滨孙旧地重游,以岛的主人自居,开化岛上居民,接着又到世界各地冒险,包括中国和西伯利亚。第三部大多是道德说教。
2、《鲁宾孙漂流记》赏析:
笛福是英国18世纪启蒙文学的重要作家,他的代表作《鲁滨逊飘流记》是一部流传很广、影响很大的文学名著,它表 …… 此处隐藏:1168字,全部文档内容请下载后查看。喜欢就下载吧 ……
上一篇:《马》说课设计(马说的优秀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