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语言和精神在对话中诗化构建──谈王崧舟《长相思》中的教学对话(让语言(2)
时间:2025-07-07
时间:2025-07-07
⑵ 那可能是一个春暖花开的日子,在郊外,在空旷的田野上……那也可能是几个志趣相投的朋友围坐在一起,一边喝酒,一遍畅谈着……那也可能是在暖暖的灯光下,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喝着茶,拉家常……那还可能是……
结语:
这就是为什么我身在征途却心系故园的原因所在,这就是我的那个梦会被破碎、我的那颗心会被破碎的原因所在。建功立业的壮志和理想,思念家乡的孤独和寂寞,就这样交织在一起,化作了纳兰性德的《长相思》。
透过王崧舟语言的描述,我们就能感受到“征程”与“故园”不同的情境,感悟到“身”“心”的分离与对话,这种对话中饱含着“相思”。
2、体验情感,“乡思”与“壮志”对话:
情感营造诗意,诗意激越情感。王崧舟在这节课的开头,就用诗意的语言,让学生感受到淡淡的乡愁;通过自主读的感知和默读的感受,学生初步感悟“身”“心”的分离的痛苦;通过想象,学生感悟到了“聒碎乡心”的凄惨。这种情感在朗读中推进,在想象中深化,在追问和对话中升华──词人“不得不离,不得不别”是因为理想和壮志。“保家卫国”的精神在与“乡思”的情感对话凸显出来,且昂扬奋发。
正如王崧舟所说:“真正的阅读是读者与作者的心灵对话,阅读过程是一个‘物我回响交流’的过程。这是精神的自由交流,是思想火花的碰撞。在对话中体验人生的种种况味,激发学生的情感渴望,点燃学生的心灵火花,让语文成为学生生命成长的心灵鸡汤、精神元素。”
我们说:情感的课堂,诗意的课堂──王崧舟的《长相思》;互动的课堂,生成的课堂──王崧舟的《长相思》;自主的课堂,对话的课堂──王崧舟的《长相思》!
上一篇:城里人·乡下人(城里人的意思)
下一篇:陈慧瑛简介(陈慧瑛简介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