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高考作文题目(新课标Ⅰ卷):谈谈人工智能

发布时间:2024-06-07

新课标Ⅰ卷适用地区:山东、广东、湖南、湖北、河北、江苏、福建、浙江、江西、安徽、河南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人工智能的应用,越来越多的问题能很快得到答案。那么,我们的问题是否会越来越少?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参考范文1】

 

作者介绍:陆浩然,优秀教师,希沃白板共建创想人,曾获得优秀教师称号,曾去西部支援,与西部共创美好成就
 

我思故我在,问题不会少

 

身处万物互联时代,人工智能已非电影中的新奇事物,而飞入寻常百姓家。我们碰到千奇百怪的问题总可以借助百度、谷歌等搜索引擎迅速获得答案,甚至有的答案堪比权威人士。如此看来,这世界上的问题就会因着科技的发展而逐一得到解决与解答。实则不然,我认为我思故我在,问题不会少。我们先来看一下通过网络和人工智能能够得到的答案。例如,当我输入“如何减肥”几个字,网络上映入眼帘的是信息之流、信息之海。有的说可以通过节食减肥,有的说要通过锻炼减肥。各种各样的答案看得人眼花缭乱。看上去,我的确通过工具快速便捷地获得了答案,可是并不是每一种答案都是有效、有用的信息。正如柯勒律治所说:“到处都是水,没有一滴可以解渴。”现代科技确实给我们带来了便利,但是也带来了诸多问题,要从诸多的答案中选择能够帮助人解决问题的那一个于我们而言是一种巨大的挑战。如此看来,我们借助科技之光,能够帮我们快速获取答案,但有时它非但解决不了问题,反而制造了新的问题,逼迫我们锻炼出慎思明辨的信息素养。

再来看,身处人工智能时代,我们的问题会越来越少吗?答案是显而易见的。问题产生的根源是好奇心。如果没有牛顿对苹果坠落原因探究的好奇心,哪来地心引力的发现?如果没有屠呦呦对古中医药学的好奇心,哪得青蒿素的问世与造福天下?好奇心永不会因科技的发展而枯竭,相反,它是科技发展腾飞的催化剂。

此外,虽然身处人工智能时代,不同的人对不同的问题也会有不同的答案。就如《红楼梦》中的钗黛之争,有人喜欢林黛玉的才华横溢、孤高自许,也有人喜欢薛宝钗的圆融处世、大度随众。两种观点都可以在《红楼梦》这本皇皇巨著中找到证据自圆其说。答案本身就是丰富多彩,但是并不意味着问题就此终结。因为找到答案并不是终极目的,如果没有在搜寻答案中融入自己的思考,并不能够将答案内化为滋养灵魂的养料,问题依然会浮现。就如笛卡尔所言:“我思故我在。”我想这也是,人被称为万物之灵的原因所在,我们虽脆弱如苇草,但我们所具备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使我们生如蚁,而美如神。

因此虽然是身处人工智能时代,碰到问题,答案似乎唾手可得,我们的问题依然不会减少。人存在的意义就是不断地提出问题,用自己的大脑去思索问题,思考出自己的答案,而不是网络上现成的答案。

 


【参考范文2】

作者介绍:曹禹,杭州师范大学08级优秀毕业生,爱丁堡大学社会科学院访问学者;荣获“山东省杏坛杯青年教师优质课堂展评”二等奖,两次获得“济宁市高中语文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大赛”一等奖;指导学生多次在全国和省级作文比赛中荣获特等奖,多次获得“校级以上教学基本功等各类奖项”共计18次;被评为“济宁市教学能手”和“济宁市优秀教育工作者”。

智慧之海,问题之舟
 

在浩渺无垠的宇宙中,地球犹如一叶扁舟,承载着人类的智慧与梦想。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与人工智能的飞速发展,我们似乎迎来了一个“问题速解”的时代,答案的获取变得轻而易举。然而,这真的意味着我们的问题会越来越少吗?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的话语穿越千年,依然振聋发聩。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获取知识的速度前所未有的快,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的问题会减少。相反,随着知识的积累和视野的开阔,我们面临的问题可能会更加复杂和多元。

互联网和人工智能的普及,如同打开了一扇通往智慧的大门。我们可以轻松地搜索到各种信息,解答疑惑,但这也让我们陷入了另一个困境——我们是否真的能够深入思考,形成自己的见解?很多时候,我们习惯于依赖搜索引擎,满足于表面的答案,却忽略了问题的本质和深层次的思考。

正如古人所言:“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真正的智慧,不仅仅在于书本知识的积累,更在于实践中的体验和感悟。当我们面临一个问题时,如果只是简单地寻求答案,而不去深入思考其背后的原因和逻辑,那么我们的问题就会像浮萍一样,随风飘荡,无法真正得到解决。

因此,我认为,互联网和人工智能的普及,并不会让我们的问题减少,反而会让我们的问题更加深刻和复杂。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应该对此感到恐惧或逃避。相反,我们应该以更加开放的心态去面对问题,用更加深入的思考去探究问题的本质和解决方法。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需要培养一种批判性思维。批判性思维是指对事物进行深入分析、独立思考和理性判断的能力。它要求我们不仅仅满足于表面的答案,更要追求问题的真相和本质。只有具备了这种思维方式,我们才能在面对复杂问题时保持清醒的头脑和敏锐的洞察力。

同时,我们也需要保持一种持续学习的态度。互联网和人工智能的普及为我们提供了海量的学习资源和便利条件,我们应该充分利用这些资源来拓宽自己的知识面和视野。只有不断学习、不断进步,我们才能在这个充满挑战和机遇的时代中立于不败之地。

互联网和人工智能的普及并不会让我们的问题减少,反而会让我们的问题更加深入和复杂。但只要我们保持一种批判性思维、持续学习的态度以及享受思考的乐趣和成长的喜悦,我们就能够在这个充满挑战和机遇的时代中不断成长和进步。

“人生就是一场旅行,旅行的美妙之处,不在于终点,而在于沿途的风景以及看风景的心情。”我们面对问题的过程也是一场旅行。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不仅要追求答案的获取和解决方法的掌握,更要享受思考的乐趣和成长的喜悦。让我们以更加开放的心态和更加深入的思考去面对问题吧!


【参考范文3】
 

作者介绍:章哲瑜,作家,湖南省作家协会,中国散文学会,中国小说学会会员,高级中学语文独立教研人,2022年浙江卷语文作文标杆范文作者,2023年新高考全国卷1语文作文标杆范文作者
 

以慎思缓履,觅创新之解
 

互联网与人工智能技术的更迭,映射时代变迁之中各种答案水落石出,我们惊叹从“追赶”到“并跑”的征途中技术缩短思索时长解决问题,又在“学术抄袭”的伦理争议和“生成雷同”的指责中将技术推上风口浪尖。但问题解决从不单一依仗技术创新,慎思缓履步步求解,方有问题困境层层消融。

任何一本书和作家在“5G时代”都能在技术指令下化作薄弱的文字符号,我们从中抽丝剥茧抓核心要义,以应对材料解读的问题考量。技术检索作家“海子”,将作品罗列将生平铺叙,将点评的关键词呈现眼前,广度的知识瞬间浓缩成段,这是技术之魅力。可是剖开原文的技术二次解读,无法再读出“千年的稻田,周天子的雪山”那种乍现花火的灵感,何谈在《亚洲铜》和《阿尔的太阳》全文中去感知无穷的想象力及独特的现代主义色彩。技术解读对于一句海子“卧轨自杀”的束尾,无法解决万千读者的情思,我们读原文综述,读的是连着亲人心房的生命如彗星陨落,一个国家可以失去一位诗人,而一个母亲根本不能失去一个孩子那种深沉的爱。技术对人文的解读在广度,深度的步履蹒跚,在于语文课堂单单留出阅读作品的时间,在于固定求解之外去探讨去慎思,去感悟“语文天生重要”绝不是简单的“人文边缘论”的答案,而是缓慢沉淀情感熠熠生辉的价值。

王开岭有言:“我们唱了一路的歌,却发现无词无曲,我们走了很远很累,却忘了为何出发。”时代社会对于技术价值的肯定从来明晰,编程课的幼儿化普及,志愿报考之中的数理化狂热,人们迷恋于技术的运算和给出直接解的能力,在满地“六便士”的时代以此为驾驭,痴迷于更快生成论文和汇报稿。殊不知“思维惰性”的荼毒在人们“提笔忘字”和“词不成文”的窘况中还在不断深入。因为技术的快速信息汲取,我们甚至不再具备沉心阅读纸质书的能力,倘若放翁诗中“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的灵性从此消弭,倘若靖节辞中“奇文共欣赏,狭义相与析”的意趣再无新意,倘若谪仙绣吐盛唐的壮阔成为冰冷一句李白生平,便会让“强基计划”中人文学科落入冷门绝学的窠臼,为往圣继绝学的命题非但不能解,反倒平添许多遗憾喟叹。

技术更迭让国家“科教兴国”战略的答案很快得到,“嫦娥”揽月、“北斗”指路、“祝融”探火、“羲和”逐日、“天和”遨游星辰,中国足迹不断在星际拓展,这是继往开来的中国时代。但我们同样不应忽略技术答案造成的“错解”,加沙难民饱经战争之苦,颠沛流离,在战争中的高精尖技术造成的结局,只有更多罹难者累累白骨空对江风,这是墨写谎言掩盖不了的血写问题。技术发展正面的答案是“兴国”,反面的辙印是“血泪”,覃思当我们的蓝盔部队以血肉身躯搏来海晏河清,当远征医队与病毒殊死搏斗救人于水火,中国的答案是缓步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每一个中国人都在相信小我生于“大我”的力量,更应以兴国使命成就“大我”。浩荡家国长天之下,望以技术多考量。

慎思缓履,去见证孔夫子所言“高山流水,景行而止”意趣情思,问题的解答从来依靠推演逻辑和层层论证。创新得解,它是大千世界中囊括信息的抓手,绝非评判问题多少的关键。

当我们跨越淹蹇和庸碌走来,辩证厘清技术的价值。自然见到问题之解,是时代裂云创新之声,是人文思考的猗猗春色。

 

 

    精彩图片

    热门精选

    大家正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