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高考作文题目(新课标Ⅰ卷):谈谈人工智能

时间:2025-02-21

新课标Ⅰ卷适用地区:山东、广东、湖南、湖北、河北、江苏、福建、浙江、江西、安徽、河南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人工智能的应用,越来越多的问题能很快得到答案。那么,我们的问题是否会越来越少?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参考范文1】

 

作者介绍:陆浩然,优秀教师,希沃白板共建创想人,曾获得优秀教师称号,曾去西部支援,与西部共创美好成就
 

我思故我在,问题不会少

 

身处万物互联时代,人工智能已非电影中的新奇事物,而飞入寻常百姓家。我们碰到千奇百怪的问题总可以借助百度、谷歌等搜索引擎迅速获得答案,甚至有的答案堪比权威人士。如此看来,这世界上的问题就会因着科技的发展而逐一得到解决与解答。实则不然,我认为我思故我在,问题不会少。我们先来看一下通过网络和人工智能能够得到的答案。例如,当我输入“如何减肥”几个字,网络上映入眼帘的是信息之流、信息之海。有的说可以通过节食减肥,有的说要通过锻炼减肥。各种各样的答案看得人眼花缭乱。看上去,我的确通过工具快速便捷地获得了答案,可是并不是每一种答案都是有效、有用的信息。正如柯勒律治所说:“到处都是水,没有一滴可以解渴。”现代科技确实给我们带来了便利,但是也带来了诸多问题,要从诸多的答案中选择能够帮助人解决问题的那一个于我们而言是一种巨大的挑战。如此看来,我们借助科技之光,能够帮我们快速获取答案,但有时它非但解决不了问题,反而制造了新的问题,逼迫我们锻炼出慎思明辨的信息素养。

再来看,身处人工智能时代,我们的问题会越来越少吗?答案是显而易见的。问题产生的根源是好奇心。如果没有牛顿对苹果坠落原因探究的好奇心,哪来地心引力的发现?如果没有屠呦呦对古中医药学的好奇心,哪得青蒿素的问世与造福天下?好奇心永不会因科技的发展而枯竭,相反,它是科技发展腾飞的催化剂。

此外,虽然身处人工智能时代,不同的人对不同的问题也会有不同的答案。就如《红楼梦》中的钗黛之争,有人喜欢林黛玉的才华横溢、孤高自许,也有人喜欢薛宝钗的圆融处世、大度随众。两种观点都可以在《红楼梦》这本皇皇巨著中找到证据自圆其说。答案本身就是丰富多彩,但是并不意味着问题就此终结。因为找到答案并不是终极目的,如果没有在搜寻答案中融入自己的思考,并不能够将答案内化为滋养灵魂的养料,问题依然会浮现。就如笛卡尔所言:“我思故我在。”我想这也是,人被称为万物之灵的原因所在,我们虽脆弱如苇草,但我们所具备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使我们生如蚁,而美如神。

因此虽然是身处人工智能时代,碰到问题,答案似乎唾手可得,我们的问题依然不会减少。人存在的意义就是不断地提出问题,用自己的大脑去思索问题,思考出自己的答案,而不是网络上现成的答案。

 


【参考范文2】

作者介绍:曹禹,杭州师范大学08级优秀毕业生,爱丁堡大学社会科学院访问学者;荣获“山东省杏坛杯青年教师优质课堂展评”二等奖,两次获得“济宁市高中语文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大赛”一等奖;指导学生多次在全国和省级作文比赛中荣获特等奖,多次获得“校级以上教学基本功等各类奖项”共计18次;被评为“济宁市教学能手”和“济宁市优秀教育工作者”。

智慧之海,问题之舟
 

在浩渺无垠的宇宙中,地球犹如一叶扁舟,承载着人类的智慧与梦想。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与人工智能的飞速发展,我们似乎迎来了一个“问题速解”的时代,答案的获取变得轻而易举。然而,这真的意味着我们的问题会越来越少吗?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的话语穿越千年,依然振聋发聩。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获取知识的速度前所未有的快,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的问题会减少。相反,随着知识的积累和视野的开阔,我们面临的问题可能会更加复杂和 …… 此处隐藏:1744字,全部文档内容请下载后查看。喜欢就下载吧 ……

2024年高考作文题目(新课标Ⅰ卷):谈谈人工智能.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精彩图片

    热门精选

    大家正在看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限时特价:7 元/份 原价:20元

    支付方式:

    开通VIP包月会员 特价:29元/月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