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古园林考(4)
发布时间:2021-06-05
发布时间:2021-06-05
望海楼诸胜。抗战时期毁为废区,园地大多被占建作民房。解放后1963年福州市园林处接管南公园后,逐步开展修复工作,使其初具规模。现该园划归台江区管辖,作为游乐园,园址在国货路东段。
萨家花园 建于清末民初,园主萨福畴。园地甚大,现为省政府温泉宾馆,旧迹无存。 三桥俱乐部 建于清末民初,园主刘昆仲。园址在水部河边。现为省机电学校宿舍,园景已毁,此外,在宫巷中原有沈家花园;在文儒坊的“七科八进士”陈宅中亦有一花园,今池已被填;在灯笼巷王庆云宅中有状元府花园;在南营6号宅中也有花园,在乌山北侧有芝石山斋、蒙泉山馆、八旗会馆内庭园等。蒙泉山馆系宣统皇帝溥仪之师陈宝琛后裔的宅园,规模较大,至今仍有旧迹可寻。
在福州郊区的螺州和林浦等地的古代大户家族宅院里,也还存有一些小宅园的遗迹,如螺州陈若霖府第内藏书楼前的庭园。陈若霖系螺州人。清乾隆年间官至刑部尚书,其府第内现仍存有较完整的清代建筑五楼,即:沧趣楼、北望楼、必读楼、曦楼、赐书楼。林浦是古代著名的“三代五尚书”之乡,古濂江书院内原是榕荫蔽日、花木葱茏,至今仍依稀可辨其遗迹。清福州人林枫《榕城考古录》中记载,南宋国都破后,皇帝赵罡航海流亡到林浦;驻兵九曲山,建行宫于林浦乡中平山上,丞相陈宜中手书“平山福地”刻于石。现在林浦有一条街还称御道街。这座南宋末代皇帝的最后一处行宫,建筑形式比较简朴,规模也不大,宅园部分亦简化,仅在院落天井中栽植少量花木。行宫门前有两株参天古榕,荫满襟江平台,蔚为壮观。另外,座落在福州于山戚公祠内的补山精舍,始建于唐宋,原属白塔寺,为寺僧接待达官显贵处,后来归入纪念抗倭名将戚继光的“戚公祠”内,也是一处优美雅致的宅院花园。
纵观上述福州的古园林,可以看出它们在造园风格上大致有以下特点:
1.注意借景,一般都依湖、河、山而建,利用自然山水形胜之地造园。庭园在布局上一般都位于住宅一侧,与花厅相连。
2.采取自然山水园形式,园无论大小,都有山石和水池。水池平面多为长方形,池上架有石桥,假山则大多采用太湖石砌筑。
3.园林植物配置以乡土树种为主,比较简洁。主要应用的花木品种有:樟、桂、荔枝、龙眼、白玉兰、广玉兰、松、竹、梅、月季、腊梅等。
4.讲究诗清画意,趣在小中见大。主要园景均有题刻或楹联点题,园林建筑物不多,园地范围一般也比较小,通过文学意趣的开拓以求得“小中见大”。
从文化社会学的角度来考察,福州古园林与苏州古园林之间还有着一定的历史脉络关系。从南宋至明清,有数任苏州知府为福州人。据说福州人为官较为清廉,朝廷较为放心,因为苏州府的税收额居全国之首(明朝约为60%)。这些知府达官隐退返乡之后,模仿苏州园林的风格经营家园,逐渐传为风尚。当时,苏州的盐商有很多来闽做生意,海路须走外洋。货船从苏州返榕时,为压重船舱以减轻船体颠簸,便运来了不少太湖石。所以,福州古园林的基本风格与苏州古园林有许多相似之处,唯独园主的经济实力不及苏州府的富商世家,因而园亭规模一般都比较小,园林建筑也比较简洁,尽量采用和传统福州民居风格相统一的布局形式,装饰色彩上比较素净、质朴、单纯。
上一篇:精选学习吕玉兰心得体会汇编
下一篇:K3中间层信任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