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福建省高中地理会考纲要1(17)
时间:2025-07-09
时间:2025-07-09
(1)图中a处在地质构造上是 ,在地形上是 ,形成原因
是 。
(2)图中b处在地质构造上是 ,判断依据
是 ;
在地形上是 , 形成原因是 。
(3)图中c处的地质构造是 ,判断依据
是 。
该处由于 常发育有沟谷和河流。
(4)a、b、c三处,常成为良好储油构造的是 ,利于储存地下水的是 。
(4)a、b、c三处,常成为良好储油构造的是 ,利于储存地下水的是 。
(5)c处是否适宜修建水库?原因是什么?
(6)岩体发生断裂后,相对上升的部分发育成 ,如图中的 ;相对下降的岩体常形
成 ,如图中的 。
23.下图是河流地貌示意图,读图回答问题。
(1)甲图地貌名称是 ,主要由 (外力作用)形成。该地貌最可能出现在A、B、
C中的 处。
(2)乙图所示A处河段特征:落差 ,流速 ,水能资源 。
24.下图是某山区交通线与居民点分布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公路AH段线路的形状呈“之”字形,其目的是为了避开 。
(2)公路AQB段线路大体上是沿 线延伸,它与APB方案相比,具有的优势是
。
(3)一般来说,在山岳地区修建铁路或公路时,若无特殊需要,通常会把线路选建在 等地形部位上。
25.下面是关于“内力作用过程和地质构造”的研究性学习活动,请把缺少的部分补充完整。
(1)研究方法:模拟实验法。
(2)研究目的:把大尺度的时间变化过程“浓缩”在几分钟内完成,.通过模拟实验感受地质变
化过程。
(3)实验材料:4 cm×30 cm的“竹片”(或者是 )。
(4)实验设计的合理性:内力作用过程是一个受力的过程;竹片与岩石都具有“刚性”和“塑性”,
竹片的受力形变过程与岩石的受力形变过程比较接近。
(5)实验过程和现象:(在方框内画出相对应的示意图
)
(6)研究结论:
①褶皱、断层和火山(地震)都是内力作用的结果。
②褶皱构造中出现背斜成谷、向斜成山的原因是 。
③地球上最容易发生地震和火山活动的部位是 。
第五章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或最佳答案)
下图中,A是绿色植物,据此回答l~3题。
1.图示内容与森林的哪种作用较为吻合?( )。
A.涵养水源,保持水土 B.防风固沙,保护农田
C.减弱噪声,美化环境 D.调节大气成分
2.图示内容造成的结果有( )。
①将无机物合成有机物 ②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
③改变化学元素的存在形式 ④把有机界和无机界联系起来
A.① B.①②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