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岳麓版历史上册(11)

时间:2025-04-03

hao

沙皇政府面临两种选择:一是实行改革,“自上而下”地废除农奴制,渡过危机;二是继续顽固地维护农奴制,这必将导致农民“自下而上”地反抗,推翻沙皇统治。沙皇亚历山大二世为了维护自身统治,决定“自上而下”进行改革,废除农奴制,解放农民。
P89:日本明治维新期间,政府在提倡文明的同时,鼓吹“忠君”、“爱国”,这对日本历史的发展有何影响?
答:明治维新宣扬“忠君”、“爱国”,客观上增强了日本的民族凝聚力,促进了日本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但是,“忠君”即绝对效忠天皇,绝对服从天皇,要求军人把天皇当作超人的“神”来崇拜,这就是改革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随着向帝国主义过渡,日本逐步发展成为军事封建性的帝国主义国家,打着“忠君”、“爱国”的招牌,不断对外侵略扩张,给亚洲许多国家和人民带来深重灾难,也给日本人民留下了战争创伤。
P90:温故知新:想一想,推动俄国农奴制改革、日本明治维新的根本动力是什么?
答: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是推动俄国农奴制改革、日本明治维新的根本动力。由于农奴制阻碍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使俄国远远落后与西欧国家,也使他在对外战争中失败,社会矛盾激化。在这种情况下,亚历山大二世进行改革。
19世纪中期,日本出现资本主义手工工场,商人、高利贷者、工场主、新兴地主经济实力增强,不满幕府统治,要求改变政治上的无权地位;同时,欧美国家纷纷侵入日本,使幕府面临内忧外患的严重危机。在这种情况下,倒幕派开展武装倒幕运动,并进行以“富国强兵”为目的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P90:畅想天地:汉唐时期,日本曾倾心学习中国先进文化,推动了日本社会的进步;19世纪中期,日本有通过学习西方,摆脱了沦为半殖民地的危机,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从中你悟出了什么?
答: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只有不断学习世界先进文化精髓,善于吸收和消化他国的科技成果,才能促进国家的进步与繁荣,才能永远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汉唐时期,开放的中国成为世界文化中心,成为包括日本在内的许多国家学习的榜样;到19世纪中期,闭关锁国的中国已远远落后于西方,因此,日本转而向西方学习。这也说明一个道理
:开放则兴、封闭则衰。
P90:自己动手:列表比较俄国彼得一世与1861年改革的背景、性质与影响。
彼得一世改革的背景是想改变封建国家的落后状态,性质是一场封建制度的自我调整,彼得一世改革推动了社会进步,增强了国力,巩固了沙皇专制制度,为俄国对外扩张奠定了基础。而1861年改革是农奴

初三岳麓版历史上册(11).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精彩图片

热门精选

大家正在看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限时特价:7 元/份 原价:20元

支付方式:

开通VIP包月会员 特价:29元/月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