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语文教学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
时间:2025-07-13
时间:2025-07-13
龙源期刊网
浅谈初中语文教学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
作者:孙雪娜
来源:《中国教育与教学研究》2013年第08期
孔子曾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确实“兴趣是学习之母”,没有兴趣是学不好语文的。因为有兴趣,学生就会产生积极的情绪,毕竟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学习入门的向导,是学习的动力之一,是智慧灵感的源泉。那么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的兴趣呢?
一、运用导语、激发兴趣
成功的导入,能够使学生尽快进入愉悦的情绪状态,把学生带入思维和兴奋之门,为教学过程创造最佳的开端和背景。作为一名中学语文教师,更应该熟练运用导入,创设多种多样的教学情境,运用故事、名句、影视、悬念、诗词、图示等导入方法,激励学生主动参与,用外部刺激引起学生学习的直接兴趣。
如在教《三峡》这篇课文时,我的做法是先播放制作好的《江山如此多娇》的电影和音乐《六月船歌》的教学课件,同时朗诵这样一段文字:“我们伟大的祖国,山河壮美,无数名山大川像熠熠生辉的瑰宝,装扮着中华大地,引得一代又一代的仁人志士、文人墨客为之倾倒,为之歌唱。我国北魏时期著名的地理学家郦道元面对祖国的大好河山,为我们写下了一篇篇脍炙人口的游记散文,《三峡》就是其中一篇,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篇课文,共同感受三峡的秀丽风光。” 这样导入新课,让学生对山河之景有一个感性的认识,提高了兴趣。实践证明,情境的创设,可以调动学生的情感,激活学生的思维,促使学生萌发强烈的探究欲望,在自信心与自主意识的驱动下,掌握学习的主动权,在广阔的时空中,展示个性、寻求发展、获得成功。二、巧设提问、激发兴趣
课堂上巧妙地提问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方法之一。优秀教师的教学不只在于会讲,更在于会问。提问是触发学生思维的引言,是激发学生觉悟的契机,是教学检测的手段。提问的质量制约着教学进程能否顺利推进,决定着教学效果的好坏。既然提问如此重要,就要讲究提问的质量。
1、提问要有针对性
教师所提的问题,既要针对学生的年龄特征,知识水平和学习能力,又要针对教材的重点和难点。而且,教师发问时要心中有数,用不同的方式提出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问题。教师提出的问题要能展示知识的内在联系,要有针对性,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思考问题的兴趣。
2、提高问题的思维容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