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教师招聘考试《小学教育基础知识》模拟试(6)

时间:2025-05-16

目的所做出的自觉而顽强的努力。品德意志是调节学生品德行为的精神力量;道德行为是通过实践或练习形成的,是实现品德认识、情感以及由品德需要产生品德动机的行为定向及外部表现。品德行为是衡量品德水平的重要标志,是衡量少年儿童认识与修养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

23、 陶行知提出“教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不教”。谈谈你对这句话的认识。

【答案】:“教学的目的是为了不教”“教是为了不教”。从这个意义上说教学不仅要使学生学会知识,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学会学习。有老师这样概括教学,教学就是引导学生学会思考、引导学生学会提问、引导学生学会选择、引导学生学会评价。教学必须经过一个由不会到会的过程,切不可操之过急,只要师生共同努力、潜心钻研、赴诸实践、长抓不懈,汗水之后肯定是一片新绿,“教是为了不教”“知识无需教”的理想境界一定能实现,因为学生学会了学习。

四、论述题

24、试述如何维护教师的心理健康。

【答案】身为教师,自身的心理健康状况如何,不仅影响着自己的生活质量,而且也关系着学生的健康成长。因此我们教师一定要维护好自己的心理健康。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情绪控制

情绪控制指个体对自身情绪状态的主动影响。这里主要讲教师在学生面前应控制自己的消极情绪,不把挫折感带进教室,更不要发泄在学生身上。教师觉得在工作中受到了委屈,很自然地容易把气发泄在座在自己教室里的学生身上,因为学生常常就是让他们受委屈的“罪魁祸首”之一。本来,适当地刺激一下捣蛋学生的自尊对矫正学生的问题行为可能是有效的,然而教师在情绪激动的时候很难把握好这一尺度,常常就可能伤害学生,也破坏了自己在学生心中的形象。如果教师是因为自己遇到了挫折而烦躁,并且因此而斥责学生,学生们是能够意识到的。他们不仅不愿再尊重教师,听教师的话,还可能会报复教师。

情绪控制的方法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从认识上分析造成不良情绪的原因,看自己的反应是否合理、是否适度;从情绪本身方面控制可能发生的冲动行为,采用合理或间接手段适当疏导。例如,自己提醒自己在情绪激动时不要批评学生。等待自己能心平气和地冷静处理问题时再批评学生,防止过激言行。在这方面,如果调整得法,可以化消极被动情绪为积极主动的建设性行动,也就是精神分析所说的升华。

2.合理宣泄

如果不良情绪积蓄过多,得不到适当的宣泄,容易造成心身的紧张状态。这种紧张持续时间过长或强度过高,还可能造成心身疾病。因此,教师也应该选择合适的时候、合理的方式宣泄自己的情绪。情绪的宣泄可以从“身”、“心”两个方面着手。“心”方面如在适当的环境下放声大哭或大笑,对亲近和信任的朋友或亲人倾诉衷肠,给自己写信或写日记。

2015年教师招聘考试《小学教育基础知识》模拟试(6).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精彩图片

热门精选

大家正在看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限时特价:7 元/份 原价:20元

支付方式:

开通VIP包月会员 特价:29元/月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