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成电路产业发展(3)
时间:2025-07-09
时间:2025-07-09
集成电路不仅在工、民用电子设备如收录机、电视机、计算机等方面得到广泛的应用,同时在军事、通讯、遥控等方面也得到广泛的应用。用集成电路来装配电子设备,其装配密度比晶体管可提高几十倍至几千倍,设备的稳定工作时间也可大大提高。在当今信息化的社会中,集成电路已成为各行各业实现信息化、智能化的基础。无论是在军事还是民用上,它已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的年平均产量为58.8 亿块,销售总额突破200 亿元大关。预计到2010 年底,国产集成电路的年产量达到800亿块,我国集成电路产业规模在短短十年内扩大了13.7 之多。
(2)技术水平和研发能力不断提高,“产业带”已经基本形成。经过30 年的改革发展,我国的集成电力产业快速增长。目前我国已初步形成了完善的集成电路产业体系,芯片设计、芯片制造、芯片封测齐头并进、产业基础较为完备,产业体系逐步形成。2000 年我国芯片设计、芯片制造、芯片封测的营销额分别为10 亿元、25.3 亿元、156.7 亿元,产业结构变化不大,产业布局仍然不尽合理。近年来,我国集成电路规模不断扩大,产业链日趋完整,IC 设计、制造、封装测试三业逐步转变,经济结构日益合理。半导体生产企业的开发能力不断提高,材料的研发水平不断增强。863 计划集成电路制造装备重大专项———100 纳米高密度等离子刻蚀机与大角度离子注入机项目通过验收,并投产运营。随着高效、环保的国产太阳能光伏设备的大量应用,近几年我国半导体设备销量及产量将逐步增长。
(3)集成电路 产业发展条件和投资环境不断完善。经过30 多年的发展,我国集成电路产业已经进入快速增长期,具备了一定的投资价值。近几年来,由于集成电路制造业的蓬勃发展,也使我国成为全球最大的集成电路市场之一,2009 年在全球市场占比约2/5,促进了技术和产品创新、产业升级。“十五”期间国家产业政策的扶持下,呈现国有及国有控股、外商投资、民营企业全面增长,加快企业管理体制改革已成为全面深化改革的
关键,一批“追求卓越,善于创新,不断超越”创新
发展企业脱颖而出。多年来技术研发、营销/ 市场、生产等各方海外高级人才加入集成电路行业,为转变产业发展方式提供强有力的技能人才保障,长三角、珠三角、闽东南、环渤海湾地区等投资环境的逐步改善。最近几年,重庆、成都、西安等西部重要城市正在蓬勃发展。
(4)当前我国集成电路产业存在的问题
1.技术比较缺乏,产业科技创新能力薄弱。尽管目前我国集成电路技术水平、生产规模、服务能力都得到了相应的提高,但因起步晚、规模小、产业科技创新能力薄弱的局面未有太大改观。从我国获得的专利数量来看,在集成电路行业,中国IC 产业专利申请仅占全球的
1.83%;本土IC 企业的专利拥有量只有国内专利总数的11%。进适用的集成电路技术比较缺乏,一些关键技术和装备尚待研究开发。
2. 市场需求大,自给供应能力弱。我国集
成电路产业市场需求量大,产品自给率低依存度高。从产量上看,但国内的产量仅能满足35%的需求;且主要集中在低端市场,核心技术受制于人,核心部位需要运往海外进行维修和再加工。这导致我国集成电路呈现多空交织的格局,功率芯片主要还是依赖进口。
3.发挥政府引导作用,推动集成电路产业
技术创新,建设开放、联合的研发基地,真正构成新的大科技格。集成电路产业具有研发和资本需求强度较高、沉淀资本量大、投资风险高等特点,非公有资本通常不具备进入这个行业和领域的实力,同时也缺乏主动性。只有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才有可能撬动更多的投资,带动对关键计术研发的发展。今后,应集中使用资源,将整合后的资金集中用于集成电路产业。同时,要建立有效的企业内部出口控制机制,逐步形成以政府投资为引导,社会资本为主体的投融资体制。
4. 加快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企业。我国的集成电路企业数量多,规模小,利用率相当 低,缺少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企业。当务之急是要集中投资,加快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加快培育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国际竞争力的跨国IC龙头企业,能带动产业经济和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同时,应引导集成电路企业并购、重组,鼓励跨区域、跨所有制合作,以从根本上解决资源分散、规模小、创新能力弱,缺乏龙头企业、经济结构不合理、增长方式粗放等问题。
5.要转变用人观念,大力加强人才的引进和培养,鼓励技术创新,做好知识产权保护。当前
上一篇:2013级羽毛球比赛策划书
下一篇:一分钟精彩的自我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