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本书阅读”初探(5)
时间:2025-05-23
时间:2025-05-23
高考语文,统编版语文,新高考语文,语文学案,语文设计,语文课件,作文指导,精品语文,语文考点
书,弄清词义,指明出处,写在空白处。
(2)批主要内容或中心思想。边看边思考,用简练的语言概括中心思想,把握文章脉络,提示语言特点。
(3)批疑惑。在阅读时,肯定会有各种疑问产生,这些疑问可让学生写在空白处。这样,让学生带着问题读书,才会让他们读进去,真正地走入文本,与文本、与作者进行对话。
(4)批感悟。只要是学生动了心去阅读,就一定会有各种或深或浅的感悟和见解产生。因此,为了培养学生边读边思考的习惯,我要求学生在读了文章之后,随时在旁边写下自己的感悟。这些感悟式的批注,不仅能帮助学生深入的理解文本,把握文章主旨,还有利于培养他们写作灵感。
(5)批好词佳句。在读书时,发现优美语句、典范引文、重要段落、新颖说法及特别值得注意的地方,为提醒自己,可批注上“注意!”、“重要!”、“用心记住!”等字样,使自己注意力集中,为背诵提供条件。当然,也可以直接摘抄到自己的积累本上。
(6)批联想。阅读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培养学生的联想能力,让他们能够由此及彼,能够自觉的由文本迁移到文外。这样使学生真正把知识学活了,内化成了一种能力。
教学示范都不是太难,难的是教学到位——要管理、引导、示范、督查。
尤其高中的教学任务繁重,又有高考压力,高一上期我还可以每周用一节课让学生阅读,师生共同完成了《南渡》的阅读和批注。比较直接的好处是学生在练习中碰到人物传记涉及到民国这一批大师时,不会太陌生,能产生一些相关联想。
遗憾的是,高一下期文理分班,教学任务加重,整本书阅读只能放在课后进行,战线拖得很长,虽有摘抄批注的追踪检查,但相较于课堂上进行的师生同步阅读,效果差得不是一点点。或许,后面学生理科压力加大后,我的实验也就到头了。
5
上一篇:安泰集团第一季度季报
下一篇:从后现代教育观看医学高等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