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数概念教学的基本策略(3)
时间:2025-07-13
时间:2025-07-13
小学三年级数学,数概念教学的基本策略
解升华到抽象认识过渡的桥梁,巩固的依据。
2、 小组讨论,让学生在交流中探究
数学概念教学应多为学生提供交流的机会,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合作交流,让学生充分陈述自己的观点和思考过程,并分享他人的探究成果,在心与心的交流,思维之间的的碰撞中进行思维的拓展与整合,通过同学间的相互交流,学习他人的长处,修正自己与他人的错误,找出不足和弥补遗漏,找到探究的最优方法,归纳总结并概括出概念的本质属性,对概念的理解从感性上升到理性,形成科学、严密的数学概念。例如,学生在探索如何数较大数量的事物:数本组内100根以上数量的小棒时,教师让学生以小组合作学习为主,小组长先分好工,跟组上同学商量好,怎么数我们才能做到以下要求:数的速度快,数的数量准确,数的结果别人要马上看得明白。通过小组合作数数,学得快的同学帮助理解得慢的同学认识到,满10根、满100根就要捆一捆,这样建立了数概念的感性认识,为后面的概念抽象奠定了形象基础。
3、 对比分类,让学生在辨析中探究
数学知识前后联系密切,系统性强,受小学生思维发展水平和接受能力的限制,有些知识的教学往往是分几课时或几个学期来完成,这样难免在不同程度上削弱知识间的衔接,因此要以旧知为着眼点,提供探究的时空,发挥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激发学生自己主动探究,经过多层次的反复的比较,概括,分析与综合,初步建构数学概念。但此时并不等于学生已经牢固掌握,切实理解了概念,还需要教师及时引导学生对一些相关概念进行对比,分类,揭示概念之间的内在联系,找出本质区别,反映它们所共有的本质属性,以便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概念,帮助他们对加深概念的理解,有利于知识内化形成过程,使概念系统化。对概念进行系统的梳理与分类,明确概念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与区别,使学生对所学概念有更清晰的理解,构建完整的知识网络和良好的认识结构,形成概念系统。
三、多种形式强化数概念的巩固
从认识的过程来说,形成概念是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过程,即从个别的事例总结出一般性的规律 ;巩固概念则是识记概念和保持概念的过程,是加深理解和灵活运用概念的过程,即从一般到个别的过程。巩固概念一般采用熟记、
下一篇:《倚天屠龙记》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