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概论考试大纲1
发布时间:2021-06-12
发布时间:2021-06-12
防灾地震概论2014年考试
防灾科技学院课程考试大纲
防灾地震概论2014年考试
地震预警从原理上就有盲区
地震预警技术从原理上就有“预警盲区”,所谓预警盲区就是地震警报到达该地区时,地震波已经到达或已经过去。换句话说警报收到时,已经没用了。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现象出现呢?这里有两个原因,一是地震是有深度的,一般来说大地震,浅源地震多发生在10-20公里深,地震发生后地震波向各个方向传播,到达地面的地震台站需要时间。二是地震台站接收到地震信号后要进行处理确认是大地震才能发出警报,这也需要时间。图2是一个地震台接收到地震波后最理想的盲区示意图,所谓最理想就是这个地震台正好在地震的上方,也就是在震中位置。假设地震发生在12公里深,地震纵波传到地面地震台约需2秒钟, 地震台收到地震波进行判定是地震的处理,这是“秒级处理”技术,因为多1秒地震纵波就多走了6公里,目前最高水平需要使用3秒地震波。这样在上图的情况下,加起来5秒中发出地震警报,这是地震纵波已经走了30公里左右,地震横波也已经走了20公里左右,这就是纵波和横波的预警(警报)盲区,或称P波和S波预警(警报)盲区。
如前所述,S波是大地震是破坏的元凶,一般指预警盲区实际是S波预警盲区。上述的是一个理想或者极端的例子,我们假设了地震发生在10公里左右深,台站就在震中,判别地震只用了3秒(据说是当前最高水平),我们可以看出地震预警盲区就是20公里左右。这意味着,地震预警技术本身在原理上就有一个不可避免的盲区,在预警盲区地震报警基本上是没有什么效果的,因为在盲区内的人们收到预警(警报)信息是,地震波已经过去了!实际上预警技术非常复杂,往往不是一个地震台就可以准确判断,需要一个密度足够的地震台网。仅用地震波初始的几秒钟来判断是否地震,还很不成熟。这样处理时间就会更长,预警盲区就会更大。
地震预警主要利用电磁波与地震波的速度差,以及地震P波与S波的速度差来实现地震发生后的及时预警。发出预警的时候,有害的地震波(S波、L波、R波)往往还未到达地表,因此,人们仍然有时间采取紧急措施。虽然地震预警的时间非常短,往往只有几秒、十几秒或数十秒,但是如此短的时间仍然可以挽救很多生命,减少很多损失。在目前地震预测、预报还很不成熟的情况下,为了应对突发性和毁灭性的地震灾害,最大限度地降低损失,进行地震预警非常必要,也很有意义。
地震学家把地震预测(prediction)定义为“同时给出未来地震的位置、大小、时间和概率四种参数”的研究,并且每种参数的误差(不确定的范围)应小于、等于下列数值:①位置:±1/2破裂长度;②大小:±1/2破裂长度或±0.5级;③时间:±20%复发时间;④概率:预测正确次数/(预测正确次数+预测失误次数)。地震预测通常分为长期(10年以上)、中期(1~10年)、短期(1天至数百天以下)预测,短期预测又细分为短期(十天至数百天)和临震(一天至十天以下)预测。
上一篇:大二英语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