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
时间:2025-07-13
时间:2025-07-13
龙源期刊网
浅析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
作者:陈丽红
来源:《中学生导报·教学研究》2013年第28期
摘要:小学生正处在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他们随着生理、心理的发育和发展及思维方
式的变化,在学习、生活、人际交往和自我表现意识等方面遇到或产生各种心理问题,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人的全面素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未来人才素质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关键词:心理教育;实施;语文教学
现代社会是一个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竞争日益激烈的社会。我们需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必须努力培养同现代化要求相适应的数以亿计的高素质人才。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人的全面素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未来人才素质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小学生正处在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他们随着生理、心理的发育和发展及思维方式的变化,在学习、生活、人际交往和自我表现意识等方面遇到或产生各种心理问题,尤其是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学习竞争压力增大,新旧观念不断撞击,各种新现象、新矛盾纷至沓来,使如今的小学生,特别是五、六年级的学生在不同程度上产生心理障碍和精神疾患的机会增多。我国青少年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已十分严峻,重视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已是件刻不容缓的大事。
一、情感的理解
心理过程泛指心理操作的加工程序,包括心理事件的相互作用和相互转化的加工过程。在心理学上,通常把认知活动、情绪活动和意志活动统称为心理过程。认知过程是指人们获取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过程;情绪过程是人对待他所认识的事物、所做的事情以及他人和自己的态度体验;意志过程是人在自己的活动中设置一定的目的,按计划不断地排除各种障碍,力图达到该目的的心理过程。
在现实生活中,人的认识、情绪与意志活动不是彼此孤立地进行的,而是紧密联系,相互作用的。一方面,人的情绪活动和意志受认知活动的影响,所谓“知之深,爱之切”就说明认识对情绪的影响作用;而“知识就是力量”则说明认识对意志活动的重要影响。另一方面,人的情绪活动和意志也影响认知活动。积极的情感,锐意进取的意志品质能推动人的认知活动,相反,消极的情绪,萎靡不振,畏难苟安就会阻碍人的认知活动。再者,情绪和意志两者也是密切联系,相互作用的。
二、语文教学中的情感作用
古今中外教育家历来都十分重视教学中情感的心理作用。作为一门人文学科——语文学科,它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一。而无论是从工具性还是从人文角度考虑,语文教学中都离不开情感教育。因为情感和态度教学不只是思想品德课的任务,学校各门学科都包含着这方面的
上一篇:第五章 环境保护法的实施
下一篇:巧记定语从句中只用that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