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中考说明文阅读训练题(4)
时间:2025-04-23
时间:2025-04-23
式,光的颜色、持续时间、间隔、闪烁次数、飞行高度等方面各不相同。同一属的萤火虫的形态往往很相似,区分它们的重要特征就是其发光模式。独特的发光密码使同种雌雄能相互识别,避免出现有害的杂交,进化生物学将这种现象称为“生殖隔离”机制。
如果你读得懂发光密码,就可以知道在你眼前飞舞的萤火虫属于哪个品种。而且,如果你用小手电筒模拟某种雄虫的发光密码,甚至可以吸引那个种的雌虫和你对话。
在20世纪60年代,康奈尔大学昆虫学家洛伊德利用这个窍门,用手电筒作为工具来捕捉他想要的那个品种的雌萤火虫.他当时主要对黄光萤火虫感兴趣,但是他奇怪地发现,绿光萤火虫的雌虫也会对它发出的黄光萤火虫的信号做出回应。这是为什么呢?难道这二者之间的“生殖隔离”不那么明显?
答案在1965年4月6日的晚上揭晓.当时他在佛罗里达寻找一种黄光萤火虫雌虫,用手电筒发出该种雄虫的信号(两次间隔2秒的快闪,每4秒--7秒重复一次),得到强烈的响应,走近一看,是一只较大的绿光萤火虫雌虫,而绿光萤火虫雄虫发出的信号很不同(每3秒—5秒发一次光).洛伊德就待在这只雌虫的身边进行观察.在半个小时内,这只雌虫共吸引了12只黄光萤火虫雄虫的注意,最后1只在和雌虫交换了几次信号后,停在雌虫的附近。十几秒后,洛伊德打开手电筒,发现绿光萤火虫雌虫正抓住黄光萤火虫雄虫,咀嚼它的后背。
大多数种类的萤火虫成虫以花蜜或花粉为生,甚至什么都不吃,但是绿光萤火虫雌虫却通过打信息战以捕捉其他萤火虫为乐,这是为什么呢?除了增加营养,还有没有别的原因呢?对此,康奈尔大学的昆虫学家埃斯纳等人通过实验给出了一个出乎意料的答案。
我们先来思考一下这个问题:萤火虫在黑暗中发光如此公然暴露自己,就不怕被天敌捕捉吗?如果说这是为了爱情不怕牺牲,那么它们的幼虫和卵也都在持续的发光(甚至某些成虫不发光的萤火虫,其幼虫和卵也都发光),又是为什么呢?原来,萤火虫的卵、幼虫和成虫的体内含有类似于蟾蜍毒素的一种毒素,鸟类、蜘蛛等天敌很害怕这种毒素,所以发光其实也是一种警告:我有毒,别吃我!
绿光萤火虫却偏偏不会自己产生这种毒素,其雌虫在捕食了黄光萤火虫雄虫之后,黄光萤火虫雄虫体内的毒素就转移到了绿光萤火虫雌虫的身上,然后再传给绿光萤火虫的卵和幼虫。
所以,绿光萤火虫雌虫设计捕食黄光萤火虫的主要原因,是为了巧取化学武器保护自己。 绿光萤火虫雄虫自己也不会产生毒素,但是它体内也携带着毒素,这又是从哪里来的呢? 昆虫学家们怀疑是通过豪夺一一在空中直接捕食黄光萤火虫雄虫得来的。在实验室里,绿光萤火虫雄虫会捕食黄光萤火虫雄虫,在野外是否也会如此,则还是个谜。
在浪漫的萤火虫背后,隐藏着的秘密如此残酷,却又如此奇妙。
15.根据文意,给“生殖隔离”下一个定义。(不超过35个字)(4分)
16.第3段中说:“康奈尔大学昆虫学家洛伊德利用这个窍门。”其中“这个窍门”具体指什么?
(3分)
17.绿光萤火虫雌虫捕食黄光萤火虫雄虫的原因是什么?请简要回答。(3分)
18.下列判断,哪些是错误的?指出来,并简述理由。(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