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工业认识实习之实验报告1(8)
时间:2025-07-14
时间:2025-07-14
量,以生产汽油为目的热裂化工艺开发成功,随后,40年代催化裂化工艺开发成功,加上其他加工工艺的开发,形成了现代石油炼制工艺。为了利用石油炼制副产品的气体,1920年开始以丙烯生产异丙醇,这被认为是第一个石油化工产品。20世纪50年代,在裂化技术基础上开发了以制取乙烯为主要目的的烃类水蒸汽高温裂解3 F; r$ r2 p5 Z简称裂解)技术,裂解工艺的发展为发展石油化工提供了大量原料。同时,一些原来以煤为基本原料(通过电石、煤焦油)生产的产品陆续改由石油为基本原料,如氯乙烯等。在20世纪30年代,高分子合成材料大量问世。按工业生产时间排序为:1931年为氯丁橡胶和聚氯乙烯,1933年为高压法聚乙烯,1935年为丁腈橡胶和聚苯乙烯,1937年为丁苯橡胶,1939年为尼龙66。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石油化工技术继续快速发展,1950年开发了腈纶, 1953年开发了涤纶,1957年开发了聚丙烯。石油化工高速发展的原因是:有大量廉价的原料供应(50 ~ 60年代,原油每吨约15美元);有可靠的、有发展潜力的生产技术;产品应用广泛,开拓了新的应用领域。原料、技术、应用三个因素的综合,实现了由煤化工向石油化工的转换,完成了化学工业发展史上的一次飞跃。 20世纪70年代以后,原油价格上涨(1996年每吨约170美元),石油化工发展速度下降,新工艺开发趋缓,0 H/ @0 R$ H7 R6 q4 k* I) h并向着采用新技术,节能,优化生产操作,综合利用原料,向下游产品延伸等方向发展。一些发展中国家大力建立石化工业,使发达国家所占比重下降。1996年,全世界原油加工能力为38亿吨,生产化工产品用油约占总量的10%。) y7 N, Y% U5 l% K+ y
五、储运
储运,也称集输。把分散的油井所生产的石油、伴生天然气和其他产品集中起来,经过必要的处理、初加工,合格的油和天然气分别外输到炼油厂和天然气用户的工艺全过程称为油气集输。主要包括油气分离、油气计量、原油脱水、天然气净化、原油稳定、轻烃回收等工艺
油气储运工程的任务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把油井、气井产物高效、节能地处理成合格的天然气、原油、水和固体排放物;调节油气田的生产;把原油和天然气安全、经济地输送到各个炼油企业和用户;实现国家的战略石油储备;国家成品油和天然气销售系统的安全、高效运行。
储运,分为矿场油气集输和长距离管道输油两章。
(一)油气田油气集输
油气集输系统的工作内容主要有油井计量、集油集气、油气水分离、原油脱水、原油稳定、原油储存、天然气净化、轻烃回收、含油污水处理。
矿场集输管路按流动介质的相数分为单相、双相和多相管路。输油管和输气管都属于单相管路。油气或油气水混输管路分属两相或多相管路,简称混输管路。采用混输管道有其必要性,一是经济,二是结构简单。因此,混输管道的研究广受重视。其特点是流型变化多、存在相间能量交换和能量损
下一篇:2011年天津公务员考试行测真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