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校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图形学课程教改研究(4)

时间:2025-04-22

不够,导致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几乎是完全照搬重点高校的,或者是几个学校教学计划的拼盘。对学生的专业定位和发展缺乏统筹规划,完全没有自己的专业特色和重点方向课程。由于专业方向特色模糊,计算机相关专业是否开设计算机图形学课程,仍具有很大的争论。

2)课程设置混乱

根据学校实力和师资水平的情况,普通大学专业课程一般是按照“教师→课程→教材→教学大纲→教学计划→学科知识”流程而设置,这是一个以教师自身知识和能力为前提设置课程的模式,也是一种因地制宜、因陋就简、方便易行的教学模式,但也必然具有学生专业知识和能力存在缺陷的问题。在普通大学,计算机图形学课程的设置情况也一样,由一个或几个教师决定课程的开设时间和学时长短,任课教师从自己教学是否方便出发选择教材和制定教学大纲。至于课程之间的拓扑关系和衔接,是否开设先导课程或后续课程,大多数是根据教师的人员配备情况而定,而不是从学科自身出发。

3)教师准备不足

现在大部分地方普通高校计算机系的青年教师,是近几年随着计算机专业高速发展和高校扩招的需求而充实到教师队伍中,一般是硕士或博士研究生毕业。计算机专业毕业的教师很多受CC1991的影响,没有积累足够的图形学知识,再加上很多没有实际从事过图形学方面工作,谈不上对图形学理论知识的深刻理解和实际经验的有效积累,只能就书本知识而讲授,泛泛而谈,点到即止。而其他从事过与图形学相关应用工作的非计算机专业毕业的教师,虽然对图形学有一定的了解,但对计算机学科的知识体系与课程关系缺乏整体上的全面掌握,讲授起来也只能就事论事,无法针对计算机专业学生的兴趣和需要有效地组织教学内容。

4)实际教学内容简化

考虑到地方普通高校学生入校的高考成绩较低,急速扩招和专业热门等历史原因也使得计算机专业学生成绩更低,学生学习和理解计算机课程的能力普遍不强,导致老师在安排计算机图形学实际讲授内容时力求简单,易于掌握,多数没有完成必需的教学计划和内容,无法达到应用的广度和深度要求。

5)理论与实验的学时比例失衡

传统上的大学教育是以“教师为主”,重教师知识传授而轻学生能力培养,因此形成多理论和少实验的学时比例失衡现象,实验教学多流于形式,学生得不到足够的、比较综合或系统的实践训练。计算机图形学的具体教学中也存在着同样的问题,但由于计算机图形学同时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和实践性,这种传统的在课堂上多听理论、少做实验的学习方式很难达到预期的学习效果。

4课程教改建议

根据教指委的专业规范建议和目前的计算机专业教学情况,针对计算机图形学课程,我们提出以下教学改革建议。

1)针对性开课

积极贯彻教指委的“培养规格分类”思想,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中,根据学生具体情况,把学生分为科学型、工程型和应用型。在地方普通高校计算机专业中,选择一批基础好、学习能力强、兴趣浓厚的学生,按照科学型的培养规格和知识体系进行培养,设置计算机图形学为专业必修课。对其他两种类型的学生,不强求计算机图形学为必修课,只作为选修课以供选择,可学可不学。

2)优选内容

目前,计算机图形学课程中二三维基本图形元素生成算法和变换显示部分由数学描述,理论性较强,有一定基础性,但脱离社会实际应用水平,相当枯燥乏味,极大地影响到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在确保计算机图形学中广泛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的基础知识上,加

普通高校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图形学课程教改研究(4).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精彩图片

热门精选

大家正在看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限时特价:7 元/份 原价:20元

支付方式:

开通VIP包月会员 特价:29元/月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