渤海湾石油地质构造(16)

时间:2025-04-22

渤海湾地质构造

尽,同时形成了构成砂岩孔隙主体的次生孔隙.在对大量普通薄片、铸体薄片和扫描电镜观察分析的基础之上,据孔隙的成因及结构,将本区石炭二叠系砂岩的储集空间划分为:原生粒间余孔、粒间溶孔、粒内溶孑L、晶间微孔、杂基微孔、超大孑L隙及裂缝等几种类型.原生粒间余孔呈不规则状、多角状,孔隙周边仍残留有胶结物,晶形发育完好的自生石英和黏土矿物常见充填其内;该类孔隙主要发育于高成熟度的上下石盒子组石英砂岩中,一般含量不多,约占孔隙的5%~8%,局部层段含量可能高些.粒间溶孑L主要是由方解石、白云石以及隐晶黏土矿物等易溶组份溶解后而形成;此类孑L隙在成熟度较高的长石或岩屑石英砂岩中较为常见.粒内溶孔包括粒间溶孔和粒表溶孔2类,前者主要是由长石、岩屑等易溶碎屑组分溶解而形成的,后者是长石和石英颗粒在一定的储层环境下而形成的粒表溶孔;前者对

储层物性有一定地改善,后者一般孤立,连通性较差,对储层物性改善作用有限.晶间微孑L常见于长石石英砂岩和岩屑石英砂岩中,这些岩类中的孔隙常常被结晶程度较高、晶体粗大的高岭石等黏土矿物所充填,这些粘土矿物晶体中就发育了介于5~IO址m的微孔.基微孔在填隙物杂基中发育,在本区深层低孔低渗储层中也较为常见.砂岩受到了

较为强烈的溶解作用,颗粒与填隙物同时被溶解,这样就会形成大于颗粒直径的超大孔隙,其孑L径般在1~1.5mm左右,常见的溶解组分是长石、岩屑等及其周围的碳酸盐胶结物;刚性碎屑颗粒受到外界应力作用后常形成粒内裂缝,碎屑颗粒压碎后经碳酸盐充填后溶解常形成次生裂缝,这些裂缝对低孔低渗储层物性的改善有很大的作用.

上述7种储集空间类型在不同地区所占比重有较大差异(图3).储集空间类型分布特点不同就隙和粒间溶蚀孔隙所占比例较大就导致了这2个地区石炭二叠系储层物性整体较好.而在惠民和东营地区微孔隙发育的特点就使得这2个地区储层物性较差.次生溶蚀孔隙(包括粒间溶蚀孔和粒内溶蚀孔)在车镇和沾化地区所占比例为50%~70%,而在惠民和东营地区次生孔隙含量也在30%~40%,表明了石炭二叠系有效储层中以次生孔隙为主.

渤海湾石油地质构造(16).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精彩图片

热门精选

大家正在看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限时特价:7 元/份 原价:20元

支付方式:

开通VIP包月会员 特价:29元/月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