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之我见-re(2)
时间:2025-04-23
时间:2025-04-23
多了六千分之一种蛋白质而已。而且,由于酶是催化作用的蛋白质,其含量远小于结构蛋白,因此若从质量上比的话,转基因大豆中多出的异种蛋白质可能不超过万分之一。
4、食物中的核酸(基因)及其产品(蛋白质)在人体中的代谢
4.1 食物中基因产品(蛋白质)在人体中的代谢
外源蛋白质进入人体内,总是先经过水解作用变成小分子的氨基酸,然后才被吸收,然后再用以合成人体所需要的蛋白质. 这里要提示的是, 作为营养学中的蛋白质,我们只关心其含量和可吸收性,一般并不关心其种类. 事实上, 由于蛋白质是基因经转录成RNA后再翻译而成,因此在分子生物学上的蛋白质是数以万计的. 但在营养学上,我们所说的每日所需的蛋白质只是一种大的类别, 是与糖, 脂肪一起构成人体三大类基本营养物质.高中生物学中已讲过, 人体蛋白质是由基本的20种氨基酸组成,而这20种氨基酸在不同生物体中(甚至于人和植物体中)都是完全相同的. 而蛋白质的不同就在于这20种氨基酸在组成肽链(组成蛋质基的结构)上排列顺序不同.而这些顺序恰是由基因中的核甘酸顺序来决定,即通常所说的一个基因一种蛋白质(或一个蛋白质亚基)学说.因此,无论何种蛋白质,进入到人体消化道后,就只能以分解后的无差别的20种氨基酸的形式进行吸收. 由于人每天都要消化吸收几十克外源蛋白质,而这些蛋白质千差万别,而转基因食品中那转来的基因所合成的微量蛋白质(约为作物体内万分之一)根本体会不到影响.因为对于人来说,食物中的蛋白质全是异源的(除非你吃人肉,呵呵),那来源于普通食物中的蛋白质与那一种转基因食说中的微量蛋白质又有何不同?
4.2 食物中含的DNA(基因)在人体中的代谢
核酸(包括DNA和RNA)在动物体中的代谢是较为复杂的(植物和自养微生物并不能消化外源核酸), 核酸经消化酶分解后变成核苷酸,而核苷酸可水解脱去磷酸而生成核苷,核苷再分解生成嘌呤碱和戊糖.核苷酸及其水解产物都能被细胞吸收利用. 但核酸从营养学上来说并不是人(动物)所必需的成分,因为所有生物都拥有从一些简单的前体物质如氨基酸等来合成核苷酸的能力,即可以从糖\脂肪和蛋白质营养的分解产物中获得合成核苷酸. 即便动物细胞可以从现成的核苷酸来合成自身需要的核酸, 而来自于食物中的外源核酸也要先水解为无差别的4种核苷酸才能被吸收.因此,对于来自于食物中(比如大豆)的核酸来说,无论是大豆本身的核酸,还是转基因大豆中那一个来身于微生物的基因核酸片段,都会分解为无差别的4种核苷酸,因此不可能再去产生任何其他功能.
5、我们能避免异源核酸(基因)的摄入吗?
假说这段外源核酸(基因)要能产生作用的话,那么我们的食物就会充满着危险,因为我们每天都在摄取着大量的外源核酸:鸡,鸭,猪,牛,微生物(蘑菇),就是令人闻之色变的细菌和病毒的核酸也不例外:因为我们可能吃了感染细菌的大白菜(但还没有腐坏),也可能吃了得了流感的猪的肉(虽感冒但没有病死). 即便你每天不吃饭了,只吃蛋白粉\白糖和纯油脂,但你总得呼吸吧,而呼吸时又要吸收空气中漂浮的大量微生物,而在它们没有致病前都被你吸收消化掉了.但似乎并没有人担收过这些微生物进入体内后异源微生物基因(核酸)的作用,而全去担心一个拥有6万基因中转了一个外源基因的大豆中异源微生物基因的作用,这当然很不科学.
参考文献
本文为科普类而非研究性文章,参考了但不限于下列著作,无法一一列举。
沈同 王镜岩 主编. 生物化学(上,下册)(第二版).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1年10月. (美) 本杰明.卢因 编者, 赵寿元 译. 基因VIII精要. 科学出版社. 2007年1月.
吴乃虎 编著. 基因工程原理(上,下册)(第二版). 科学出版社. 2001年9月.
下一篇:示范病房各部门职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