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文化与教师的专业发展
时间:2025-07-09
时间:2025-07-09
学
校
文
化
与 教师的专业发展龚珮珮
一、当前营造学校文化的必要性1、实施新课程的需要新课程与学校文化存在相互依托和促进的互动关系—— 课程改革对学校文化提出挑战,成为学校文化的组成部分;
学校文化是课程改革的载体,是新课程最深层次的改革。2005年秋季,中小学各起始年级原则上都将进入新课程。 1)新课程的理念:“以学生发展为本” “为学生终生发展打基础”; 2)新课程强化人格教育,关注人文素养和人文精神; 3)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4)新课程要求教师是新教材、新课程的文化创造者; 5)新课程突出信息技术,发展教育网络,建设信息 库,从 根本上来说,要化信息为知识,化知识为智慧,化智慧为德行, 抵制信息垃圾和污染。
2、学校稳定和发展的需要 学校文化是学校的底气。 学校文化形成一种“文化场”,形成一种稳定的学校 心理现象,它对“场”中的每一个成员施加一定的 “力” 和 “能量”,施加无形的、潜在的影响力和制约力。
3、教师专业发展和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 教师群体与教师文化
教师职业的特征:以人的方式教育人 内涵:提供优质的教育服务 目标:学生成长、自我进步、社会发展 要求:做永远的思想者、学习者
1) 教师专业化的含义: 教师在整个专业生活中,通过终身专业训练,习得教育技 能,实施专业自主,体现专业道德,逐步提高从教素质,成为
教育工作者的专业成长过程。教师专业化是动态的,螺旋上升的,持续不断的,专业发 展的空间是无限的,是有阶段性的。 教师专业发展的五个阶段: 1)师范校学习 (奠基阶段、取得师范文凭) 2)入职到合格 (准备阶段、具有任职资格、1—2年) 3)合格到成熟 (适应阶段、关注教材教法、2—7年) 4)成熟到稳定 (发展阶段、形成某种风格、5—12年) 5)稳定到骨干 (创造阶段、成为教学能手、10年以上)
2) 教师专业化的构成: (1)专业态度:“师爱”与“师魂”—— 敬业爱岗、热爱学生、严谨治学、为人师表 a.专业理想:对成为成熟教育教学专业工作者向往和追求。 b.专业情操:理智情操(光荣感、自豪感) 道德情操(责任感、义务感)。
c.专业性向:教师成功从事教学工作所应具有的人格特征;适合教学工作的个性倾向。 ( 2)专业知识: 本体性知识 (所教学科知识的深度与广度、历史与发展) 条件性知识 (教育学科知识)
文化类知识 (哲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等知识)
(3)专业技能:教学技巧和教育教学能力
教学技巧—指引导学生参加学习活动,控制课堂气氛与
学生 注意力使教学活动能顺利进行的技巧。(导入、提问、分组活动、 运用媒体、沟通、表达、板书等。 教学能力—教学设计、实施、评价能力,应用现代化信息能 力,心理健康教育能力,有效地协调人际关系的能力,行动研究
能力,批判反思能力,创新与实践能力,自我监控能力等。新生代教师 的内涵: 热爱教育、乐于奉献;关注世界最新教育发展研究成果;有 较宽泛和深厚的学术水平;有亲和力; 有较强的外语水平;能整 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 会以学生发展为出发点进行教育教学 (从
讲课到教学;从表现教师到表现学生;从以课本为出发点到以学生发展为出发点)。
3) 教师专业成长的途径: (每个教师都有专业发展的权利)
(1) 校本教研: “为了学校、基于学校、在学校中”的教研。 校本教研是一种行动研究,是一种教师专业发展的的实践形式,也是一种学校组织文化。对于教师来说,是一种把 教学实践与研究密切结合起来的,探究性、合作性、反思性 的学习和工作方式。
特征:a 微观研究 b 应用研究
c 现场研究
d 行动研究
e 本校教师为研究主体(专家只起辅导、指导作用) “建立以校为本的教研制度,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必然要 求,将有利于创设教师间互相关爱、互相帮助、互相切磋交流 的学校文化,使学校不仅成为学生成长的场所,同时也成为教 师成就事业,不断学习和提高的学习型组织。” ——王湛副部长
校本教研的模式: 专业引领——————同伴互助——————实践反思(教师与专家对话) 通过学习分享体验 形成理念高地 切入课例设计计划 (教师与同行对话) 某教师按计划上课 同事、研究者看课 共同反省修改计划 (教师与自我对话) 该教师再上课 再共同研讨修改 把过程写成报告
教师以行动促进专业发展:听中学、做中学,行动之中求发展。 “弄懂的东西做出来,做出的东西说出来,说出来的东西
写下来!”农村教师专业发展的做法: (四川桐梓林小学)
听(名师) 走(观摩)学(自学) 抓(技能) 练(训练)
(2)教育教学反思 “反思的本质是一种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对话,是这两者之间 的相互沟通的桥梁,又是理想自我和现实自我的心灵的沟通。” ——朱小蔓所长 反思是以自己的教育教学活动为思考对象,对自己的观念、 行为、决策以及由此所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是一 种通过提高自我觉察水平来促进专业素养发展的过程,是进行创 造性劳动和超越自我的过程。 学校要培养教师的反思意识,营造全员反思氛围。 教育教学反思的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