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亮”意象的含义(3)
时间:2025-04-21
时间:2025-04-21
古诗词中月亮意象的含义
如白居易的《暮江吟》:“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此诗前两句写出了一幅残阳暮日的悲壮情景;后两句则写出了一幅明星弯月的凄清景象。这两幅景象虽美,但一个“可怜”揭示了诗人真实的情感。暮时风景固然壮阔,然已近黄昏;夜时情境纵然美丽,独无人欣赏。以美景写哀景,哀意之深实在难以言喻。月在此,早已不可与诗相分离了。
3、在不少古诗词中,月亮这一意象的出现,常常将诗人的内心悲苦上升到一个极高境界。
如杜甫的《咏怀古迹五首(其三)》:“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月夜魂。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诗人用“环佩空归月夜魂”这一句写出了一幅极度悲凉的情景,令人读到此句便感伤万千,月在此,功不可没。
又如张继的《枫桥夜泊》:“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诗中所描绘的意象全是诗人在船舱里看到、听到、感觉到的,所有这些都触发着诗人远游的孤独、思乡的愁绪,使他不能入睡,秋深,夜静,西天的上弦月渐渐落下去了,天色变得漆黑,此情此景,使诗人越发感到凄凉难耐。
其它咏月渲染凄清的气氛,烘托孤苦的情怀的诗词不还有很多:如“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李白《蜀道难》);“俱杯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李白《宣州谢(月兆)楼饯别校书叔云》);“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白居易《琵琶行》);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杜牧《寄扬州韩绰判官》);“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晏殊《蝶恋花》)等。
四、以月蕴涵时空的永恒
那高悬于天际的月亮,也常常引发诗人们的哲理思考:明月亘古如斯,跨越时空,而相比之下,人生是多么的短暂和渺小。在他们的诗歌中,月亮这一意象成了亘古不变的象征和世事变迁的永恒见证。
李白《把酒问月》中有:“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明月亘古如斯,而相比之下,人生是多么的短暂,这几句诗句将时间对生命的劫掠和生命在时间面前的无奈表现得淋漓尽致,读来意味深长,荡气回肠。
王昌龄的《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本诗开篇便用“秦时明月汉时关”勾勒出一幅极为壮阔的月夜之景,纵横历史,时空交错,物是而人非。本诗表面上看写月夜的美景与对李广老将军的推崇之情,实际上,诗人以李广自喻,抒发了自己欲建立像李广一样的丰功伟业,但却因为小人的陷害而无所作为的无奈与悲凉之情。月在此,成了跨越时空的见证人。
上一篇:四川省07年理综试题真题物理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