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咬文嚼字》实用
时间:2025-04-07
时间:2025-04-07
题李凝幽居
贾岛
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 , 。 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 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
题李凝幽居
贾岛
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 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
贾岛(779~843年),字浪(阆)仙,又名瘦岛,唐代诗人。早年出 家为僧,号无本。自号“碣石山人 ”。屡举进士不第。 贾岛与孟郊并称“郊寒岛瘦”,孟 郊人称“诗囚”,贾岛被称为“诗 奴”。他惟喜作诗苦吟,在字句上 狠下工夫。后被称为“苦吟诗人” 。
“推敲”的来历(P28)
朱光潜
咬文嚼字释义A.过分地斟酌字句(多指死抠字眼而不领会精 神实质) 。例1:学习马列主义理论要领会其精神实质,切不 可一味地 。
B.形容卖弄才学。例2:此君肚里学识稀薄,但在人前说起话来却常 常 ,极尽哗众取宠之能事。
C.形容强词夺理或狡辩。例3:此事明明是你错了,你再 也毫无用处。
解 题作者贬词褒用赋予这个成语
一种新的意义,那就是在文字 运用上“必须有一字不肯放松 的谨严”。我用儿童狡猾的眼光察觉,她 爱我们,并没有存心要打的意思。
教学目的 学习这篇课文,要整体把握 文章的内容和风格,提炼作者 的主要观点,品味妙语佳句, 还要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
本文是一篇文艺随笔 随笔:散文的一种,随手笔录,不拘一格的文字,内容广泛,形式多样,中国宋代以来,凡杂记见 闻,皆用此名,“五四”以来,十分流行,一般以借 景抒情,夹叙夹议,意味隽永,短小活泼为特色。解 放以后,它是我国报刊常用的一种文学体裁,和杂文 很相似,常常把文学表现手法与政论结合起来,有很 强的战斗性和感染力,是一种文艺性的短篇政论文
文艺随笔:也叫文艺短论,是文艺评论的一种,它的特点是一事一议;篇幅短小;既发议论又 谈感受,行文自由,语言精辟,议论形象。
安徽桐城人。现代美学家、 文艺理论家,我国现代美学 奠基者之一。笔名孟实、孟 石,先后就读于6所大学。 1922年毕业于香港大学教育 系,1930年获英国爱丁堡大 学文科硕士学位,1933年获 法国斯特拉斯堡大学文科博 士学位。曾任北京大学教授、 中国美学学会会长。代表作 清代桐城派:方苞、 有:《文艺心理学》、《谈 刘大櫆、姚鼐 文学》、《西方美学史》等
朱光潜 ( 1897—1986)
阅读课文,筛选信息, 概括文章内容文章中作者提出了哪些观点,其 中中心论点是哪个?
给划横线的字注音xiá n 倒 涎 zú 没 镞 蕴 藉qiá ng yù n
míng 茗 烟 bō 剥 啄
làn
zī zhū 锱铢必较 cén qìn 岑 寂 清沁bà z
俗 滥dú
灞 桥
付 梓
王 嫱
尺 牍
提炼作者观点,找出中心论点。1. 无论阅读或写作,我们必须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 严。(第三段) 中心论点 2. 咬文嚼字,在表面上像只是斟酌文字的分量,在 实际上就是调整思想和感情。(第三段)
3. 在文字上推敲,骨子里实在是在思想情感上“推 敲”。(第五段)4. 文学是艰苦的事,只有刻苦自励,推陈翻新,时 时求思想情感和语言的精练与吻合,你才会逐渐 达到艺术的完美。(第八段)
分析思路:从实例说明咬文嚼字的 效果(1-5)
郭沫若改字 (句式改变) 王若虚改句 (字数增减)
贾岛推敲(意境改变) 善用联想意
正反说明咬文嚼字的重要 性(6-7)反对“套板”效应
对文学作者的要求和希望(8)
结构 思路阅 读
郭老改字【引】
(反)李广射虎
(正)贾岛吟诗
咬 文 嚼 字【结】
苏轼写诗(正) 写 作 套板反应(反)
达到艺术美
第二课时
1.这是一对孪生小姐妹,看样子也就十岁左右, 个子长得差不多高矮,穿戴也都完全一样。两个 人都是苹果脸儿,樱桃嘴儿,浓黑的眉毛下镶嵌 着一双乌黑的杏核儿眼,一笑两个小酒窝,两个 人都扎着两个羊角辫,辫上都扎着粉红绸结 2.两个小姑娘个头一般高,模样差不多,都穿着 粉红色连衣裙,都扎着马尾辫儿,辫上扎着红绸 蝴蝶结,跑起来就象一对蝴蝶追着两朵鲜花飞。 这是一对孪生小姐妹,不细看很难分清谁是姐姐 谁是妹妹;一个眼睛虽大,却显得沉静秀气,一 个大眼睛乌溜溜地左顾右盼,显得更天真活泼
明确:第二段文字较为生动,尤其是细节 描写“一对蝴蝶追着两朵鲜花飞”,活灵 活现,非常生动,说明作者观察细致。同 时,有关眼睛的描写,同中有别,抓住了 人物的不同性格特征。第一段文字虽然也 文通字顺,描写也很细致,但有点“千人 一面”之嫌,这种情况朱光潜先生给它起 了个名字叫“套板反应”。
分析第一部分在前五段中,作者用了哪些例子?他举 这些例子想说明什么道理? (1 )《屈原》、《水浒》、《红楼梦》 中的“你这”和“你是”式语法区别 (引出话题)
(2)《史记》李广射虎一段的改写 (反面) (3)“僧推月下门”的推敲(正面)
(一) 句式不同,情感不同⑴你是没有骨气的文人! 你这没有骨气的文人! ⑵你有革命家的风度。 你这革命家的风度。
√X
你这——是坚决的判断,而且是带有极 端憎恶的惊叹语,表现着强烈的情感 (郭);大 …… 此处隐藏:248字,全部文档内容请下载后查看。喜欢就下载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