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军事理论课程知识点总结 一(3)
时间:2025-04-21
时间:2025-04-21
“当“营造”活动失败时,美国要对出现的危机做出迅速而有效的反应。与此同时,美军还应着手为未来可能出现的不确定威胁做出准备。 2、俄军紧握“杀手锏”,力图东山再起“现实遏制”战略主要表现为:在威胁判断上,明确了以美国为首的北约是俄主要外部威
胁和未来可能的作战对象;在战争准备上,强调在立足打大规模地区战争的基础上,重点遏制地区性武装冲突;在武器建设方面,要求加速军事改革,力争建成一支精干、高效、具有充分遏制能力的职业化军队;在战略部署方面,完善指挥体制,调整兵力部署,在重点区域组建由各兵种组成的“军队集团”等。 3、日军执经济、科技优势,打造“世界一流强国” 将部队建设目标定位为建立一支“合理、精干、高效”的防卫力量,即规模小、装备精、 高速机动、整体作战能力强的部队。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日军采取了“削减人员和装备的数量,提高人员素质和高技术武器装备的比重”等具体措施。一是彻底摆脱旧的编制体制,建立一个符合日本世界的多样化新结构。二是发展和装备高技术武器,加快武器装备更新换代的速度。三是大力加强针对各种威胁的军事训练,提高部队的快速反应能力和与美军联合作战的能力。
日本军事战略的实质:是借助美国的力量,扮演一个能够遏制并干预地区不稳定的角色, 采取“主动先至”的军事战略,努力实现军事大国,最终实现政治大国的战略目标,扩大日本在亚太地区乃至全球的影响,从而更加有效地维护日本的国家利益。从日本现行军事战略的内容可以看出,日本已把我国实现统一纳入它的干预范围。4、印军加强联合作战,积极“挺进”印度洋 印军提出将过去重在防御的“反制威胁”或称“拒止威慑”改为重在进攻的“惩戒威慑”。其主要内容是,以积极进攻、主动出击为作战指导思想,以打有限战争为主要作战样式,以主要邻国为作战对象,全面加强军事力量建设,获取强大的军事优势地位,做好现代高技术战争准备,对敌产生威慑作用。一旦需要,即对敌实施先发制人的有限战争,给敌以必要的教训和惩罚。 5、欧盟内统外扩,逐步走向世界独立“一极”
九、我国周边安全环境
2011年军事理论课程知识点总结 国家周边安全环境含义:是指一个国家周边安全状况和态势。包括与相邻国家矛盾冲突、边界纠纷,对军事渗透、颠覆甚至入侵等情况。它关系到国家和民族兴衰存亡,是制定国防战略的依据。 与我国陆地接壤的14个国家(按地理位置排序):朝鲜、俄罗斯、蒙古、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 斯坦、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尼泊尔、不丹、缅甸、老挝、越南。 与我国在海上大陆架或200海里专属经济区相连的国家:日本、朝鲜、韩国、菲律宾、马来西亚、 印度尼西亚、文莱和越南。 构建周边安全机制,营造睦邻有好环境:一、构筑软实力强化新战略安全观
我国新战略安全观主要包括:以国家安全为主体,突出主权安全;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 政治基础;以相互安全为理论前提;以综合安全为安全维护的内容;以合作安全为实现安全的途径;以“共同安全”和“普遍安全”为目标;以“互信、互利、平等、协作”为新安全观的核心。 二、致力于发展新型大国关系 首先是不对抗、不结盟、不针对第三国的原则定位。二是包容整体利益的“双赢”策略定位。三是多重角色并举、灵活多变、万变不离其宗的角色定位。三、稳定周边,改善安全环境 四、重塑国家安全体制和区域合作机制 以国防为主导,包括军事、政治和社会的传统安全仍然是国家安全的支柱。 五、独立自主和平推进多极格局
十、世界核化生环境 世界上公认的拥有核武器的国家:美国、俄罗斯、英国、法国、中国、印度和巴基斯坦等国家, 其中仅美、俄两国核武器占世界核武器总量95%以上。 应对核化生武器威胁的主要对策 I、强化防护准备1、思想准备2、物质准备3、组织准备4、训练准备 II、建立防护体系1、建立查明敌核化生武器情报系统2、建立核化生观测、检测和报知系统 3、建立疏散、隐蔽、伪装和机动防护系统4、构筑工事,完善“三防”设施系统5、组织药物预防系统 III、提高防护保障能力
下一篇:大学生销售实习周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