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课 中国古代文学
时间:2025-05-11
时间:2025-05-11
高二历史学案 第9课 诗歌与小说
【课标要求】
知道诗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文学成就,了解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文学特色。
【自主学习】在阅读教材的基础上,完成以下问题:
1、列表归纳中国古代不同时期主流文学的主要体裁、特征、著名作家和代表性作品
2、概述唐诗、宋词和明清小说创作繁荣的时代背景
【知识梳理】
一、汉代以前
1、诗经:中国诗歌源头,形成于西周初期到春秋中期;代表作:《鹿鸣》《硕鼠》《关睢》等; 意义:《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奠定了古代文学现实主义的基础;
2、楚辞:
①特点:战国屈原吸收南方民歌精华,采用楚国方言创造出新体诗歌;句式灵活;浪漫主义色彩;又称骚体;②代表作:屈原的《离骚》《天问》《九歌》等;
3、汉赋: ①特点:铺陈辞藻,文采华丽;手法夸张;气势恢弘。②原因:政治统一、经济发展、豪迈的时代精神、粉饰太平、歌功颂德;③代表作:司马相如《子虚赋》;班固《两都赋》;张衡《二京赋》等;
二、唐诗
1、特点:成就辉煌;题材丰富;流派众多;诗体完备;
2、原因:唐代国家统一、经济繁荣、科举制的推动、开放多元、由盛转衰;
3、代表:
①边塞诗:王昌龄、岑参、高适;②田园诗:孟浩然、王维;③浪漫主义:李白,盛唐张扬个性,蓬勃向上的精神;④现实主义:杜甫,安史之乱后国破国亡的痛苦;白居易,关心民间疾苦,寄托政治抱负。
三、宋词
1、特点:句式长短不一;适于演唱抒情;有程式词牌;
2、原因:宋代商业繁荣,城市兴起,市民阶层壮大,能够歌唱的词更适应市井生活的需要;两宋之际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尖锐,词更便于抒发忧国忧民的思想。
3、代表:①婉约派:柳永、李清照;②豪放派:苏轼、辛弃疾等。
四、元曲:
1、原因:元朝取消科举制,实行民族分化,汉族文人进取无望,用散曲抒发情怀;
2、代表:关汉卿、马致远、张养浩等;
五、明清小说
1、原因:明清工商业市镇兴起、市民阶层喜好通俗文学、封建社会由盛转衰的危机;
2、代表:四大名著、三言、两拍
【问题探究】
唐诗、宋词和明清小说辉煌繁盛的原因
材料一 唐代开放的社会、繁荣的经济,促进了诗歌创作进入黄金时期,特别是科举“以诗取士”,直接刺激了诗歌创作的迅猛发展;中外之间和民族之间频繁的文化交流也是推动唐诗辉煌发展的原因。
材料二 宋代商业的发展,城市的繁荣,以及市民数量的增加,是促使词成为宋代文学的主流形式和标志的物质基础。句子长短不一、能够歌唱的词更适应市井生活的需要,因而受到市民的欢迎,这是词本身的优势。另外,两宋时期社会矛盾尖锐,政治动荡,边患不断,文学家用词更能表达思想感情,这些构成了宋词辉煌的基本原因。
材料三 明清政治、经济出现新的景象,社会巨变,为小说繁荣提供了沃土;明代中叶以后,手工业和商业繁盛,商品流通扩大,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市民阶层进一步扩大,市民阶层的文化心理需求,呼唤出一个中国古典小说的黄金时代。此外,封建制度开始衰落,社会矛盾凸现,不少文人开始对现实进行批判。小说本身具有反映社会生活的深度和广度的优势,与时代具有契合性,因而小说创作进入蓬勃发展阶段。
(1)依据上述材料,分别指出唐诗、宋词和明清小说辉煌繁盛的原因
(2)通过上述分析,你有何认识?
巩 固 测 试
以下是四部著作的书影图片以及一段诗句,回答1—4题
① ② ③ ④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1.成书于春秋末年的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是
A.① B.② C.③ D.④
2.书影图片③在中国古代诗歌史上的地位,恰当的表述是
A.代表了古代中国浪漫主义的文学流派 B.以讲究词藻华丽而著称
C.代表了古代中国现实主义的文学流派 D.中国诗歌发展史上的黄金时代
3.将书影图片④与③相比,结合一段诗句,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的特点之一是
A.以四言为主 B.半诗半文的综合性
C.句式长短不一 D.适应市井生活
4.上列书影图片所反映的作品,被奉为儒家经典或阐述了儒家思想的是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② D.①④
5.“世上疮痍,诗中圣哲;民间疾苦,笔底波澜。”这是1955年郭沫若撰写的一幅楹联,他所称颂的诗人应是
A.屈原 B.李白 C.杜甫 D.白居易
6.“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从词的风格上看,该词属于
A.婉约派 B.田园派 C.豪放派 D.花间派
7.从汉赋、唐诗、宋词、明清小说等主流文学表现形式的变化看,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趋势是
A.逐渐平民化 B.逐渐贵族化 C.逐渐神秘化 D.逐渐宗教化
8.下列与古代中国文学体裁有关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此处隐藏:1138字,全部文档内容请下载后查看。喜欢就下载吧 ……